慕課雜談(四):edX的兩種合作模式

2013-11-27 20:02:39發(fā)布   來源:多知網(wǎng)   作者:高大寶   0條評論

   在介紹具體合作模式前,讓我們首先了解一下edX課程模塊,edX下屬課程大致可分兩類:edX域課程(edx.org)及edX Edge或Edge域課程(edge.edx.org),彼此均擁有各自獨立登錄帳號、服務器及數(shù)據(jù)庫等資源。簡單的講,印度人將通過質量認證的正式課程全部劃入Edx域,并為此類教學資源提供諸如目錄頁服務的技術支持以方便學生查詢導航。與此相反,Edge域更加類似于測試環(huán)境,大家均有權在該域下創(chuàng)建自己的課程,edX不提供技術支持與推廣,學生必須清楚知曉課程URL地址才能注冊學習。

       edX為院校提供兩類合作模式選擇:

       -A類(大學自助開發(fā)模式)

       -B類(edX參與開發(fā)模式)

       在A類模式下,edX以平臺服務商角色負責上線并運營有大學所獨立開發(fā)的課程,在通過edX課程質量認證前,課程將以Edge Course標識面向在線用戶。值得一提的是,在該合作模式下,大學無需向edX繳納任何初始費用。新課程正式上線后,按照協(xié)議,大學需要從該門課程收費中拿出5萬美元付給edX,剩余收入雙方五五分成。對于無固定起止時限的課程(學生可隨時enroll的課程),edX將其定義為重復課程,針對此類課程收費為每半年1萬美元,在繳納此筆費用后,大學也將有權與edX均分余下收入。

       如果校長們覺得與edX對半分成不夠過癮,印度人也提供更高返點比例的B類合作方式,在該模式下,edX除提供平臺服務外,還將參與課程設計制作,作為回報,大學需繳納一筆數(shù)額不菲的進場費用:新課程(25萬美元)/重復課程(5萬美元)。由于edX與大學合作協(xié)議均以課程為單位簽署,對于旗下課程全部采取B類模式的院校將有權分享課程收入的70%,而對于那些選取混合合作模式(A+B)的大學,校方仍需在繳齊所有A類課程最低消費后,才有權享有B類合作框架下規(guī)定的分成權利。

       以人均課單價50美元假設,通過匡算不難發(fā)現(xiàn),20000人的招生數(shù)是一個拐點,對于付費人數(shù)預期遠低于20000人的課程,選擇A類協(xié)議是較為明智的,B類模式則將會為名牌大學的王牌課程帶來豐厚的收益,而擺在那些剛剛進入edX的慕課新軍校長眼前的問題則沒那么清晰,他們面對一紙協(xié)議是否會像哈姆雷特般糾結,我們不得而知,也許可以通過參考edX所披露的歷史數(shù)據(jù)以助抉擇。鑒于edX所規(guī)定的最低消費條款,如何配比自己的Course portfolio也是校長們有待研究的重要問題,畢竟這與收入息息相關。

       諷刺的是,相比宣稱非營利的edX,Coursera提供的合作模式顯得更加平民化:既不設置最低消費也無需繳納任何進場費用。按照已披露的協(xié)議,高校有權分得每門課程收入的10%,也將獲得旗下全部課程帶來總利潤的20%。同時,校方還將有權與Coursera分享教輔材料銷售利潤,而這塊第三方蛋糕則是被edX獨吞的。

       雖然edX已在協(xié)議內將合作模式及分成細節(jié)講的清清楚楚,Agarwal博士還是在不久前的一次會議上公開表示,對于營收的探索仍在進行中。相比印度人的裹足不前,Coursera早在今年9月份便賺到了第一桶金(1million USD)---為2.5萬名在線學員提供身份鑒別服務(Signature Track),這項服務的順利開展也加速了未來收費課程項目的推進,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Coursera官方博客介紹。

       至此,《慕課雜談》已連載了四期,十分感謝朋友們的幫助與支持,由于水平有限,文中難免有所疏漏,期待與大家就相關內容進行探討交流,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UP IN THE AIR》,歡迎關注我的新浪微博 @美股教育研究-高大寶 。

高大寶
2013-11-24

【UP IN THE AIR】系列文章:

慕課的前世今生》、《知識網(wǎng)絡及慕課類型》、《edX如何商業(y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