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學生,每個孩子都應該被看見?!?/p>
來源|多知
作者|徐晶晶
洋蔥學園,在中國教育科技行業(yè)是一個特別的存在。
過去十余年,盡管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行業(yè)的風口交錯,但洋蔥學園卻總葆有一份不被裹挾的自持感,堅定“人機互動”的長期主義,一步步研發(fā)出人人可享的“AI智能學伴”。
十一年篤定方向帶來的成績是:洋蔥學園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一家專注智能學習科創(chuàng)的集團化公司,推出了AI智能學伴、智能助教、智能學習機及人機協(xié)同數(shù)字化教學解決方案等多款領先的軟硬件產(chǎn)品,服務了超過1.1億中小學生、376萬的公立學校教師用戶,在北京、長沙、武漢、深圳、西安等地設有子公司。
“這些年來,是否有過動搖的時刻?”
“動搖肯定有過,在那個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市場浮躁的階段,那些曾被行業(yè)追捧的東西,確實也曾對我們的心態(tài)產(chǎn)生沖擊。”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很清楚,洋蔥想要做的事情,首先是要改善一個社會問題,而不是首先成為一家賺錢的公司”。
楊臨風和朱若辰分外清醒。在一個冬日的午后,多知和洋蔥學園的兩位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聊了聊。平和、耐心、通透、篤定、不事張揚,是兩人留給外界的印象。
推出AI智能學伴產(chǎn)品,洋蔥倡導讓學生主動學,其底層邏輯是所有課程內容均基于“思維鏈”展開,而不只是基于“知識點”,關注的是如何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想學”,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建立內在的學習力。這是其產(chǎn)品的核心所在。
如今來看,洋蔥自創(chuàng)立之初的產(chǎn)品化定位,已經(jīng)決定了其彼時是一個行業(yè)先行者的角色。在當下的 AI 教育時代,其理念仍處于前沿,產(chǎn)品也自然地與AI 大模型深度相擁。
在生成式AI浪潮席卷一切的當下,洋蔥學園的課程觀、產(chǎn)品觀和價值觀,有何變化?
01
篤定AI智能學伴,累計中國1/3中小學生用戶
一直以來,洋蔥學園篤定AI智能學伴產(chǎn)品是主流形態(tài),亦是未來形態(tài)。
“相信學生”,這是楊臨風提煉的洋蔥的關鍵詞。它指向的是洋蔥的核心使命——幫助學生構建個體的學習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內在驅動力,最終實現(xiàn)讓學生主動學。
在楊臨風看來:“AI智能學伴的本質是通過科學、友好的陪伴體驗,最終起到幫助孩子健康成長的作用。畢竟,任何產(chǎn)品都只能陪孩子走一段時間,剩下的路要靠孩子自己走。在陪伴的過程中,傳授知識不是唯一目的,更重要的是讓他構建起個體的學習力。”
洋蔥的這一理念,得到了越來越多用戶的接納和認可。一個例證是,如今,洋蔥目前擁有的學生用戶超過1.1億名,且主要是得益于學生間的口碑和推薦。這大概是過去十年中國中小學在校學生人數(shù)的 1/3。
(洋蔥學園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兼董事長楊臨風)
用戶的接納,也讓整個市場熱鬧了起來。如果說洋蔥是AI智能學伴的先行者,那么近幾年來,市面上也出現(xiàn)了不少類似的產(chǎn)品。
楊臨風和朱若辰倒是樂見這類產(chǎn)品走俏。“怎么讓學習者愿意自主往前邁步,從根本上解決學習者的內驅力的問題,才是教育界同仁應該解決的核心教育問題。”
楊臨風分析,AI智能學伴產(chǎn)品走紅的背后,有三個關鍵因素牽引著用戶關注點的轉移:
其一,很多家長在疫情期間對直播課袪魅。家長發(fā)現(xiàn),原來孩子上網(wǎng)課也照樣有可能走神,老師直播教并不意味著孩子一定學。
其二,家長的心態(tài)發(fā)生改變。在2021年的教育新政策下,很多家長開始重新思考,除了報輔導班外,是否還有其它的教育方式。
其三,家長的代際變化明顯。80后、90后的家長們更追求和孩子成為朋友的良性親子關系,也更關注孩子的個體成長。
也就是說,現(xiàn)在的家長不只是關注孩子在學習成績上的結果,其實更關注孩子愿不愿意學、有沒有學進去、能不能養(yǎng)成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習過程。
02
什么是AI智能學伴?“需滿足 5 個標準”
但楊臨風也強調,“AI智能學伴是一個容易做偏的概念”,僅僅提供一個對話框并不等于“智能學伴”,真正的智能學伴應當深入分析學習場景,針對性地解決學生的痛點,最終為學生提供一個完整的支持體系。
“學習通常是逆人性的。怎么讓負擔盡可能地轉化成動力、成就感,讓孩子愿意跟著產(chǎn)品持續(xù)往下學,這不是一兩個功能點就可以解決的,要同時把幾步都做好。”
為此,2024年8月,洋蔥首次公開了AI智能學伴的五個產(chǎn)品標準——動機激發(fā)、內容精心、方式平等、AI賦能、情感陪伴,并將該標準開放給全行業(yè)。
(洋蔥學園AI智能學伴產(chǎn)品標準)
“標準只是標準,最終比拼的是用戶體驗。”楊臨風說道。
洋蔥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基于“想不想學、學什么、怎么學、學的怎么樣、學累了怎么辦”等五個學習環(huán)節(jié),構建了一整套的體系化、標準化學習流程,讓學生在學習全過程中有成就、不走神、沒壓力,同時在AI的賦能下,精準學習,并感受到尊重,進而輕松專注地主動學習。
以內容精心為例。朱若辰強調了洋蔥的課程內容全部自主研發(fā),其課程內容的不同在于——洋蔥更強調以學生為本。“我們的教研不光是站在老師的視角,更是一個站在學生視角的‘兒童劇編劇’,既要給孩子講明白知識和道理,又得用他們容易接受的方式,最重要的是還能跟他們產(chǎn)生共鳴。”
作為洋蔥學園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之一,朱若辰主抓課程研發(fā),從參與第一節(jié)課的創(chuàng)作至今,朱若辰和他的團隊已經(jīng)累計研發(fā)了8000多部數(shù)字化的課程。在洋蔥的北京研發(fā)中心,課程教研和制作生產(chǎn)的團隊成員超過200人,長期以來都是洋蔥團隊的主力。
據(jù)朱若辰介紹,洋蔥累計在課程教研上的投入超過了 8 億元,每節(jié)課(指每個5-8分鐘的人機互動視頻)的平均研發(fā)周期長達2個月、成本超過10萬元。
在朱若辰看來,洋蔥課程內容的核心是基于“思維鏈”,而市面上大部分的課程視頻是基于“知識點”。
兩者到底有什么區(qū)別?
如果系統(tǒng)只把知識點當標簽,那么個性化推薦推出來的同形題就會非常多,對學生來說,這樣的個性化推題并不精準。
舉例來說,假如兩道題都涉及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但一道題是在考轉化,另一道題是在考通過數(shù)形結合的方式把全等的問題轉化為幾何問題,這兩道題完全不同,不應該被系統(tǒng)視作類似題推薦。它們核心考的并不是運用哪些知識點,而是題背后運用了怎樣的思維過程。
“如今,推薦算法早已不是門檻。但對一家教育公司來說,更重要的是,數(shù)據(jù)來源是什么?底層標簽怎么打?知識邏輯體系如何搭?能否提供能讓學生真正聽懂的講解過程?這些都是一個好的AI智能學伴必須具備的要求。”楊臨風說。
在拆解每道題目的“思維鏈”時,這十分考驗教研團隊能否拆得足夠精細。對洋蔥來說,為了將每個知識點的內容打透,集體教研時會內部先問自己五個why。“如果連我們自己都沒法回答這些why,那更是沒法讓學生明白的。”
洋蔥的課程內容如何教孩子構建處理一個陌生問題的思維過程?
其一,每節(jié)課程都要進行啟發(fā)式教學。設置交互點,牽引著學生一層層剝開問題、辨識問題、挖到問題的本質,用問題引導孩子往前走。
其二, 每節(jié)課程都要追溯每個知識點的底層本質。以便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把所有的抽象概念學透,了解底層的知識原理。
“讓孩子從學第一課開始,就能學習正確的思考問題的方法。惟其如此,孩子最終才會建立正確的思維習慣。”楊臨風說道。
03
洋蔥學園的 AI 觀:教育需要多少“含科量”?
“很開心能見證技術的爆發(fā)。”楊臨風說。
實際上,在這波大模型浪潮到來之前,洋蔥很早便落地應用了AI精準學習、做學生的知識預測、精準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通過大數(shù)據(jù)來打磨課程。
而這一次的生成式AI對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能延展出更多陪伴孩子的方法——AI對話、多模態(tài)的交互形式、在孩子學習卡住時給予適當幫助等。
當下,在大模型底座方面,洋蔥與火山引擎、英特爾宣布成為人工智能與教育生態(tài)合作伙伴,共同發(fā)起“AI 陪伴青少年成長計劃”。
(洋蔥學園與火山引擎、英特爾成為人工智能與教育生態(tài)合作伙伴)
目前,在一部分工作流、學習流中,洋蔥已融入了AI的部分:用AI輔助批改主觀題;用AI潤色解析;當學生有困惑時,問AI即可得到解答……
不過,對洋蔥來說,并不是市面上哪種 AI 應用受追捧,洋蔥就一定要研發(fā)類似的功能。
洋蔥布局 AI 的核心邏輯是,分清主次,先幫孩子“升級系統(tǒng)”,即先解決讓學生主動學的問題,未來再幫孩子解決學習的各種分支細分場景問題。
楊臨風認為,目前的AI大模型仍然無法替代課程的主體內容。
“現(xiàn)在市面上所有以大模型為入口的對話式產(chǎn)品,解決的都是專項的問題,比如口語陪練、作文批改等,大模型能幫我們兜底學生的諸多個性化的分支場景,但是大模型還做不到從根兒上把一個知識點的來龍去脈講清楚,這件事是課程主線,還得靠我們的產(chǎn)品幫學生高效地學好。”
用朱若辰的話來說:“教育產(chǎn)品的AI化,我們傾向于審慎一點。”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用來陪伴孩子的手段和方式會越來越多。但歸根結底,我們的目的是為了‘陪’好孩子,而不是為了炫技,這是洋蔥的底層理念。”楊臨風說道。
和大多數(shù)教育公司不同的是,在對AI的利用上,洋蔥還進入了一個罕有人涉足的方向——情感陪伴。2023年底,洋蔥首次從學習領域拓展到中小學生的心理領域,洋蔥學園App悄然上線了AI情感陪伴功能——“暖暖星語”。
“暖暖星語”源于洋蔥在APP內長期的數(shù)據(jù)調研。通過幾年的數(shù)據(jù),洋蔥發(fā)現(xiàn),在導致學生心理壓力的眾多因素里,32%的問題是源于學習,22%的問題源于人際關系,15%的問題源自家庭,12%的問題源自情感。
換言之,在給學生帶來心理壓力的諸多因素里,學習的問題并不是主要問題。
洋蔥在知識庫和語料庫的基礎上,將學生的典型心理健康問題歸納為學習困擾、人際關系、家庭矛盾等七大類,并研發(fā)了對應的音視頻課程。甚至還做了一些解壓的小工具——當孩子煩躁時,可以去洋蔥敲電子木魚,或者在心情日記中解壓記錄放松身心。
最重要的是“暖暖星語”的樹洞功能,孩子們可以隨時去傾訴心事,大模型的撫慰會在經(jīng)過人工審核后,被傳送到心事的那頭。
據(jù)楊臨風透露,盡管“暖暖星語”在洋蔥端內是二級入口,但其單月訪問量已達77萬次,用戶留言量突破23萬條。
高活躍度也使得暖暖星語被視作一個值得學生信任、學生愿意主動傾訴的產(chǎn)品。楊臨風表示:“有時候,孩子們并不需要建議。他們只需聽到,自己并非孤身一人,告訴他不必過度在意,正確的思考方式是什么,就可以了。”
04
洋蔥學園的下一步:從陪伴學生到陪伴整個家庭
十一年來,洋蔥的發(fā)展歷程與在線教育的時代浪潮交迭,卻一直遠離在線教育的聚光燈,不追風口,一直走在AI智能學伴的路上。
之所以篤定這條路,還要從洋蔥的前身說起。
洋蔥最初發(fā)源于一個公益項目。2010年,楊臨風從哈佛大學計算機專業(yè)畢業(yè)后,和畢業(yè)于杜克大學的好友朱若辰等人聯(lián)合發(fā)起名為“陽光書屋鄉(xiāng)村信息化教育行動”的公益組織。他們意識到,不管所處地區(qū)教育資源優(yōu)質還是欠缺,中國教育面臨的問題是高度統(tǒng)一的,要想使得大部分學生的學習取得成效,傳授知識的方式一定要改變。硬件不是問題,關鍵是要有能支撐學生自主學習的軟件,讓他們在缺少師資的情況下也能學好。
由此,2013年底,洋蔥學園正式成立。
用朱若辰的話來說,洋蔥之所以沒被風口裹挾,是因為,“教育的本質需求一直在那里,但一直沒能得到很好地滿足。在不同的時代工具下,怎么把孩子成長教育中最重要的問題解決得更好,是一個大的命題,目前我們還沒解決完,大家在這個方向也沒有解決得很好,我們也就不可能會被帶偏。”
楊臨風認為,洋蔥之所以有如此定力,是因為團隊做任何決策前,始終會想清楚兩件事。
其一,“要首先想清楚要做的事情是幫助改善一個社會問題(幫學生減輕學習的痛苦),而不是首先成為一家賺錢的公司”。
當然,這兩件事并不矛盾。只不過,分輕重緩急。前者是洋蔥的最高優(yōu)先級。“不是什么項目更好賺錢,就非要做什么。”
其二,足夠自知,能認清自己的局限。“如果讓我們‘卷’一些以運營效率為核心競爭力的事,這大概也不是我們的長板,做不好而又硬投入,更危險。”
十一年來,洋蔥學園的團隊一直清醒且篤定。
如前文所述,在大的業(yè)務方向上,洋蔥一直有著自己的堅守,但這并不意味著其業(yè)務的一成不變。
實際上,當下,洋蔥也會根據(jù)自身優(yōu)勢適時進入一些新領域。比如先后布局智能硬件、科學教育、研學實踐等。目前,洋蔥的智能硬件產(chǎn)品“洋蔥星球”已有25萬臺銷量,在科學教育板塊也累計上線了600節(jié)課程。只不過,即便是新業(yè)務,所有的出發(fā)點都是圍繞“如何讓學生更高效地學習”而展開。
當下,在陪伴孩子外,洋蔥還在做一件同樣重要的事——幫家長關注到孩子的另一面。那是許多家長不曾關注到的一面——學習上進。
(洋蔥學園學情報告)
當下,很多80后、90后的家長希望走入孩子的內心世界,卻走不進去。洋蔥認為,其掌握的孩子的學情數(shù)據(jù),是孩子在學習方面不斷奮進的最小切片,哪怕是關心一下孩子的洋蔥 ID 昵稱叫什么,這些都值得被家長們看見。
可以說,作為AI智能學伴,洋蔥從陪伴學生起步,如今已經(jīng)走上了要陪伴整個家庭的道路。
邁入2025年,洋蔥還會朝著哪些方向繼續(xù)迭代?
楊臨風和朱若辰給了多知一些答案:洋蔥會堅定沿著AI智能學伴這條路走下去,不斷迭代新中考、新高考的相關產(chǎn)品,在情感陪伴方向繼續(xù)發(fā)力,同時也會強化“學習規(guī)劃”方面的功能,幫助家長看到孩子,不僅看到他們學習狀態(tài),而且看到他們的學習進步。
“洋蔥學園相信學生,也要幫家長一起相信學生。”
十一年來,走在智能學習科創(chuàng)的路上,無論是學習方式、課程內容,還是學習算法,洋蔥學園一直進行著自己與自己的較量。
相關閱讀:
洋蔥學園首次披露“智能學伴”:自適應學習、AI答疑,還有情感陪伴
拆解洋蔥學園AI智能學伴,一款APP憑何圈粉1.1億中小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