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育企業(yè)師資下沉,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可優(yōu)化人力成本的配置。
多知網(wǎng)5月30日消息,近日,由新東方教師培訓公益版舉辦的第五期“新教育 新思考”線上教育研討會舉行,聯(lián)培教育CEO姜琳從后疫情時代的教培行業(yè);教培機構的OMO之路;技術驅動下的教師變革;365天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四方面,對教培機構的OMO之路—師資篇進行分享。
核心觀點:
1.90、95后不斷入職教培機構。這批老師更了解學生的心理,并且有專業(yè)的知識,扎實的基本功,同時極具學習力。
2.線上的教學模式,對K12階段的學生有很大吸引力,有助于幫助用戶留存,增加黏性。
3.在線教育企業(yè)師資下沉,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可優(yōu)化人力成本的配置。老師交叉的職能劃分,可降低人力結構,從而降低師資成本。
4.OMO模式強調老師復合型增長,既擅長教學,也懂得服務。
以下演講實錄(經多知網(wǎng)編輯整理):
少年后浪們正向舞臺,直播工具成為教培行業(yè)需求之一
后疫情時代的教培行業(yè)。
2020年5月4號有一個視頻非?;穑蔷褪呛伪蠋煹摹逗罄恕?,B站被《后浪》刷屏以后,后浪所引爆的潮流,我們說更多代表的是青年的力量。
很多人都說這就是你們60、70、80年代的人的定向推送,但是其實我們想說的是年輕人的崛起已經成為社會不可忽視的潮流,話語的權利正在出現(xiàn)劇烈的碰撞。在未來新舊交替的世界秩序里,我們認為后浪只是一個開始。而在疫情期間,少年的力量也不容被忽視。
當我們從線下走到了線上,少年后浪們又有了新的樂趣,我們可以看一下在技術驅動下的后浪,他們在做什么?過去有人說我們工作是吃飯、睡覺、打豆豆,但是在疫情期間后浪們變成了吃飯、睡覺、跟釘釘一心,釘釘團隊馬上做出了反應,一首魔幻的歌曲,《少俠請饒命》,迅速刷爆了網(wǎng)絡,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曲調是非常燒腦的。在贏得喝彩的同時,日本從3月20日采取了臨時的一個休學的政策,一時之間山川異域,風月同兵,日本學子也開始學使用了釘釘,那么日本少俠也開始加入了一心的陣營,釘釘其實對校園領域的未雨綢繆早都可以顯現(xiàn)出來。
2019年釘釘已經制定了未來校園計劃,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大力推進,助力學校實現(xiàn)數(shù)字化、智能化管理,這一點其實也符合了教育部的“教育現(xiàn)代化2035規(guī)劃”。在疫情期間,釘釘免費開放了自己的在線直播系統(tǒng),也完全符合了各地學校的需求。而對于培訓機構來說,尋找一款好用和不卡頓的直播工具,其實也是我們的需求之一。而選好了直播工具的老師們也紛紛進入了直播模式,并在直播中奮力劃槳,希望學生們能夠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
于是我們看到中年男教師直播授課迅速走上了微博熱搜,熱搜的重點是什么呢?老師美顏開了滿級,不滿妻子在旁插話。是不是我們經常會發(fā)現(xiàn),在疫情期間,很多老師直播的時候,有小孩哭的,有街上的汽笛聲,有各種各樣的聲音,是不是?老師們也在快速的在浪潮中努力的劃槳。
我今天直播開始之前,我們公司的老師就問,說姜老師你今天有沒有洗頭?還有的老師說一節(jié)課45分鐘,全班30個老師獲得1萬加的贊,你說這一會老師該怎么辦?老師說666,還是說各位同學請注意聽講?
我們從機構這一塊來看,根據(jù)愛學習和騰躍校長在線發(fā)布的報告,我們可以看出5%的機構預期可以超額完成業(yè)績在今年,25%的機構預期完成80%以上,那么42%的機構預期完成50%-80%以上。總體來說72%的教育機構認為可以完成全年業(yè)績的50%,數(shù)字的背后是我們通過了線上消耗已有的課時,我們輸出了大量的免費的公益的直播課,我們把直播送到了最遠的地方,我們讓教育公平最大化的實現(xiàn)。
所以2020年我們說整個教培行業(yè)要等待一朵花開的時間,這一年大家都互相調侃活著就好。
技術將教培行業(yè)推向下一個時代,疫情加速OMO的實現(xiàn)
目前教培機構的OMO之路。
2020年我們發(fā)現(xiàn)疫情讓很多企業(yè)的積累付諸流水,企業(yè)們不再仰望星空,我們都說是腳踏實地了,疫情期間,信心和技術其實顯得尤為重要。
在此次戰(zhàn)役的過程中,技術其實發(fā)揮了非常大的作用,比如說疫情動態(tài)地圖讓信息更透明,我們在工作的路上、在出差的過程中,要掃碼,關注你的身體健康;還有無人機無接觸的遞投口罩,所以說技術現(xiàn)在讓我們大家在線上實現(xiàn)了工作、學習和娛樂。
具體到教育培訓領域,新的技術不會因為疫情而放緩它的腳步,我們發(fā)現(xiàn)如新東方、作業(yè)幫、松鼠AI等機構眾多的教育企業(yè),仍在不斷探索技術在教育的邊界,人工智能、腦科學、大數(shù)據(jù)、5G技術等新的技術量浪潮,或將培訓機構推向下一個時代。
從1990年到2020年,教培行業(yè)的30年,其實回顧那些改變了教學行業(yè)的大浪大潮,我們可以看到從90年代它這邊有言傳身教、手寫板書、印刷出版、廣播電視、遠程網(wǎng)校。
到2000年PC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升級階段,我們有了教育信息化、慕課、在線網(wǎng)校、電子硬件。
2010年到2019年,我們把它稱之為“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顛覆階段”,比如直播、O2O、OMO、AI人工智能超級生態(tài)平臺。
2020年以后,我們還有更多的人在探索人工智能、腦科學、大數(shù)據(jù)、5G技術等。技術的發(fā)展,它其實不是均衡的,我們說它是以浪潮的形式出現(xiàn)的。
在教培行業(yè)出現(xiàn)的30年里,技術的大浪大潮迭代著激蕩向前,技術助推著我們教培行業(yè)的發(fā)展。那么今年反復被提起的OMO,以及教學機構所關心的教培機構的OMO之路,我們說到底應該如何實現(xiàn)呢?
今天智能手機在我國已經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從城鎮(zhèn)到鄉(xiāng)村,從一線到二線,我們用手機打開微信、支付寶就可以便捷地實現(xiàn)交易。而4G、5G時代的來臨助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線上線下的融合成為趨勢。其實早在2017年,李開復便在《經濟學雜志》上提出了預言,未來世界將迎來OMO時代,中國將有望在全球范圍內實現(xiàn)OMO,今天這一預言得以證實。同時他也提出來助力OMO時代到來的關鍵因素有:智能手機的大規(guī)模運用、流暢的支付系統(tǒng)、質優(yōu)價廉的傳感器,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隨著疫情的到來,更是快速助推了OMO的實現(xiàn)。
我們經常會說在OMO時代到來的時候,它有哪些利和弊?
明顯的好處就是,比如在線下上課的過程中,學生們經常會出游,有時候還會缺席課堂,如果改成線上的一個直播或者錄播,學生就能方便的異地上課或者回看,有了線上課程后,學校還可以防止退費。由于疫情數(shù)月無法復課,家長肯定不能接受,恢復了網(wǎng)絡授課,極大程度可以緩解家長的焦慮情緒。
同時線上心理的教學模式,其實對K12階段的學生還是有很大的吸引力,有助于幫助留存,用戶黏性增加了,反而有可能在疫情期間吸引到更多學員的加入。
所以針對于OMO的利與弊,我們疫情期間機構都紛紛采取了一些自救的措施,我們可以看到有67%的機構通過第三方工具實現(xiàn)了直播教學,還有一些,45%與第三方合作,為學生提供了教學內容,有40%與第三方合作,這些合作包括有教研、教學、輔導全部轉型到線上,有1%自主開發(fā)在線教學體系,7%有其他的一些方式。所以面對疫情,90%以上的機構與第三方積極合作,轉型線上尋求自救。
常常我們說這家機構實現(xiàn)了OMO之路,你想好了三個問題嗎?
教學教研能力怎么樣?
我們市場的運營能力怎么樣?
我們機構的發(fā)展模式目前是什么?
談到教學教研能力,我們一般會說老師是這個行業(yè)的基石,所以在教師層面,我們經常會強調是他的教學內容有沒有準備好,以及教學課后的練測評輔導這些內容有沒有準備完善?我們知道線上和線下有不同運營方面的要求。對于線上教學來說,我們會經常問線上活動有沒有舉辦?有哪些豐富的形式?短期班如何開展?爆品班怎么做?長期班怎么做?我們機構有沒有想好更豐富的一個學習場景與服務模式。
技術驅動下師資不斷下沉,呈現(xiàn)年輕化趨勢
最近這段時間,我們通過了兩種方式在幫機構輸送更多優(yōu)質的老師。新東方經常說新東方好老師,聯(lián)培經常也說好老師找聯(lián)培。疫情期間,我們聯(lián)合了50多家百強民企的一些優(yōu)秀的機構,開展了校園的高效性,我們一種方式,通過在線的方式做校招,我們深入到校區(qū),就是當他們大學開學以后,我們就快速的深入到學校,然后推行地面的一些招聘。
我們發(fā)現(xiàn)在用人方跟我們提需求的時候,有了非常大的變化的,比如說在線教育企業(yè),它會有一個師資下沉,什么叫師資下沉?比如說本來這個在線教育企業(yè)A公司它在上海,但是因為我們說一根網(wǎng)線可以打破地域的限制,這樣的話它也有可能會在武漢,甚至會在西安這邊設置他們的一個教學教研中心,這樣的老師的人工成本各方面人力配置都會降低,所以其實是充分的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利用了地域的優(yōu)勢,我們可以作為非常優(yōu)化的人力成本的配置。
同時我們還會說它還會有一個交叉的職能劃分,人力結構降低,從而降低它師資成本,什么叫交叉職能的一個劃分呢?比如說我們有一部分老師他在上海地區(qū),有一部分老師他在武漢地區(qū),有的老師偏教學,有的老師偏教研,我們會做一些合力的動作,通過這些方式,其實都可以降低師資的一個成本。
同時我們也發(fā)現(xiàn)線下教育企業(yè)的師資的技能,它慢慢有了復合型的要求。我們說這個時代呼喚復合型人才,所以混合的授課模式,比如說錄播課、直播課、雙師課,都要求老師能夠有這樣的一些相對應的操作技能。那么在OMO模式上面,我們也是強調老師們能夠既擅長教學,也懂得服務,所以對老師的要求現(xiàn)在越來越復合型增長。
那么當下培訓機構的教師又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最近我們深入到一些大學,跟老師還有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隨著教師資格證在疫情期間的一個延緩制度,越來越多的非師范類學校的學生愿意選擇進入教培行業(yè),他們認為教培行業(yè)的發(fā)展是非常的快速的。比如說前兩天我們剛剛發(fā)現(xiàn)B站發(fā)布了一個招聘啟事,年薪一百萬到兩百萬,希望清華北大的學生能夠加入教培行業(yè),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趨勢。就像華為有一個廣告上所說的,讓優(yōu)秀的人去教培養(yǎng)出更優(yōu)秀的人才,這在基礎教育這一塊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疫情期間,我們走訪了一個省30%的大學,里面包括有211、985,甚至還有一些師范類,我們跟他們各就業(yè)處的老師了解到,今年他們有30-40%的就業(yè)率,所以其實在疫情期間整體的就業(yè)形勢不是特別樂觀,所以我們會發(fā)現(xiàn)有越來越多優(yōu)秀的學子進入到了培訓機構。
老師們也會有更多的變化,第一個就是他們非常年輕,這就是我們《后浪》中提到了青年的力量,90后、95后成為了中堅的力量。我們過去說60、70、80,但是現(xiàn)在我們說世界是我們的,也是你們的,所以90后、95后越來越多的會在教培機構出現(xiàn)。這批新的老師,我們會發(fā)現(xiàn)他們反應是非??焖俚?,而且對于學生的心理各方面都是非常了解的,而且有專業(yè)的知識,同時極具學習力。什么叫極具學習力?他們對現(xiàn)在的科技的一些使用,比如他們在各種直播平臺上,非??焖俚木湍苓M入到一些直播的課程中。
所以整個的趨勢其實是年輕化、專業(yè)化的發(fā)展。
線上教學老師的痛點
我們老師目前的痛點和需求有哪些?
前段時間,我們大概對30多家機構做了教師的一些調研,樣本數(shù)大概有200多人,然后這些老師反饋出來的是,比如線上教學的實施篇和線上教學的服務篇,在各個環(huán)節(jié)中他們都需要能夠了解到一些內容,比如說如何快速的從線下轉到線上。
那么怎么樣讓同樣的教學場景能夠在線上實現(xiàn)?
另外還有線上教學裝備的一些選擇,比如說常常就會被老師問,“老師,我們的在線直播軟件里面哪些會比較好?我們有沒有做過測評?”比如說最近我們比較熱門的,比如說像Classin,像伯索云,像保利威視等等這些,像釘釘這些教學軟件怎么樣,這些都是老師的一些需求和痛點。
那么線上教學的實施篇,他們會關注線上課程的產品開發(fā)與設計,怎么線上怎么控班?比如說我在這里上課,我怎么知道底下的互動呢?大家都在嗎?如果你在的話,請動一下你的手指,告訴我你的困惑和痛點在哪里。
在線上教學的服務篇中,我們還會提到說線上線下的老師,他的自我表現(xiàn)能力和營銷能力怎么能夠實現(xiàn)?比如說線上的教學成果檢測怎么來做?怎么來做測試?我們是純粹的主觀題還是客觀題?還是主觀客觀都有?我們怎么能及時有效的評價等等這樣的問題,從教學層面的準備、實施、服務這邊,其實都是老師的痛點和需求。
這個活動是我們今年疫情剛剛開始的時候,2月3號,我們就聯(lián)合了昂立在線,我們是希望能夠給整個教培行業(yè)的機構的老師賦能,讓他們能夠快速的掌握一些實用的在線教師的學習技巧。我還蠻喜歡這里面的幾句話的,第一個就是一個在線老師需要是一個好的燈光師、調音師、剪片師、編輯、導演、演員,所以一個好的在線老師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呢?大家可以發(fā)現(xiàn)在這個主題里面就會線下課堂和線上課堂的一些區(qū)別的講解,未來教師必備的一些教學技能,還有線上線下復合型老師的發(fā)展,以及怎么做服務型的老師。
線上課程的一個設計,比如多媒體的使用,線上課程的把控與演繹,以及線上課程的一個反饋。在2月3號我們就已經開始做這些事情,也就是希望能夠帶動或者是賦能整個行業(yè)的老師。
當然我們還有一些優(yōu)秀的線上機構或者是線上轉線下的老師,也提出了非常多的優(yōu)質的解決方案。比如說像昂立在線帶來了線下教師如何講好線上一堂課,這個強調了線下到線上的轉型。
在這個階段,掌門教育也適時的推出了他們的一個在線教師行為規(guī)范的標準,里面包括了有教學技能參考的指南,十則在線教師的行為規(guī)范,五十則在線教師教學技能參考指南,我發(fā)現(xiàn)他做的六十則還是做得非常的詳盡明確的,比如說他設計的有在線教師的行為規(guī)范準則,比如從儀態(tài)儀表,從著裝,甚至老師的師德師風師儀師表師行師范這些方面,他都做了一些參考。
同時在線教師的一個教學技能參考的指南上面,還有基礎應用,工具的選擇,教學與課程的制作,前期怎么備課,教學與課堂,課后溝通,課外指導,自我提升等等方面,他都提出來了一些非常有效的措施,所以大家如果有時間的話可以去參考一下。
于漪老師曾經說過一句話,“一輩子做老師,一輩子學做老師,”我們不強調一輩子,我們就強調一年,一年有多少天?一年有365天。如果每一天我們都能夠獲得一點成長,一點一點成長,我們就說這個世上其實是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shù),每一天都在成長。
聯(lián)培教育的系列名師課程
聯(lián)培教育現(xiàn)在其實是擁有了海量的課程,我們可以教會老師使用各種教學工具,第一個就是我們的課程篇,另外我們還提供打造線上網(wǎng)紅教師的系列課程,幫助老師迅速上手網(wǎng)絡的一個授課。同時我們提供課堂管控的妙招,幫助老師即使在網(wǎng)上也能hold住課堂。我們提供試卷的評估及編寫的課程,告訴老師如何正確的考核學生,我們提供的課程能夠教會老師如何上公開課。
最后我們說剛才我們有免費贈書的365教師暢學卡,它是有40家頂級的培訓機構的一個知識分享,這里面各種名師的專題不斷呈現(xiàn),我們目前在線大概有1000多優(yōu)質的一些好課,互動答疑為一體,線上線下相結合。我們說如果是平時的收費的話,我們是每天一塊錢,整年暢學課程。
其實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擁有的這些課程有華師大專業(yè)的團隊背書,是非常具有權威性的,內容它會涉及到四大維度,25個能力板塊,涉及的有語數(shù)外、物理化學、教學技能等等,不管是新、老教師,都能在公眾號里找到適合自己的課程。課程大多數(shù)有專欄的形式在那邊。同時,課程量巨大,都可以單個的視頻、專欄的方式來學習,因此我們提供了一次性的解決方案,就是現(xiàn)在的一個大家看到的365,老師們只需要就是說一天一塊就可以支付整年的課程暢學。
另外我們也會提供社群的一個老師交流,客服老師實時在線答疑解決,經常解決這個行業(yè)中教師的各種困惑。我們最后還有各種各樣的城市市區(qū)會,雙師實戰(zhàn)營等主題活動,也是與行業(yè)頂尖的老師互相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