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學習的過程使人變得完美、變得完善。

新東方優(yōu)能中學孔維鋼:如何培養(yǎng)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師?

2020-05-13 11:11:36發(fā)布     來源:多知網    作者:孔維鋼  

  多知網5月12日消息,5月12日起,為期17天的新東方“新教育,新思考”在線研討會召開。會議首日,圍繞“全人教育”這一主題,新東方優(yōu)能中學推廣管理中心教師培訓與管理總監(jiān)孔維鋼出席活動并發(fā)表演講。

  核心觀點:

  1、全人教育指的是,不要給學生一些機械、冰冷的知識點,而是要通過學習的過程使人變得完美、變得完善,這是我所理解的“全人教育”。

  2、教師發(fā)展的三個階段,分別是關注生存、關注情境和關注學生。

  3、一個教師真正成熟的一個標志是能否時刻關注學生的需求和發(fā)展。

  4、培訓的核心考核點只有一個,那就是有效果,教師要圍繞教學計劃、教學過程、教學反饋不斷提升能力。

  5、一個完整的教學課程要求教師關注教學規(guī)則、課堂焦點、教材的呈現、課堂練習、作業(yè)講評、教學策略六個方面。

  6、怎么去做才能真正的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在產品研發(fā)是否是針對學員定制化產生,在教師培訓不能忽略人的因素,在教學教研要持續(xù)研究學員問題,并關注家庭教育的研究。

  7、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師是如何培養(yǎng)出來的?要解決學生的問題、要搭建練考體系、要針對不同的學生給出不同的方法選擇。

  以下為孔維鋼演講全文,經多知網整理。

  今天講的這個主題比較大,叫做“全人教育”,可能很多人一聽這個話題,可能會問你們是不是要講全人類的教育?

  我最近查了好多資料,也進行了一些研究,我認為“全人教育”這里的“全”應該理解成完整、完善,也就是在教育的前提下,把人塑造的更完善、更完美。這種思路跟咱們中國所謂的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等古代理念是不謀而合的。

  那它的一個核心思路是什么呢?就是把我們教學的重點從講知識、講客觀實體等牽移到針對人群上做個性化的教育。我們培養(yǎng)的不是考試機器,不是給學生一些機械、冰冷的知識點,而是要通過學習的過程使人變得完美、變得完善,這是我所理解的“全人教育”。

  我在新東方從事教師的培訓工作,目的在于為全國新東方的教學質量進行一個底線的把控。在對教師進行培養(yǎng)的時候,我們希望老師們的觀念也能夠從單純地講授知識、應對考試上升到培養(yǎng)學生這個角度。

  今天我主要講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什么是以學生為中心。第二,怎么樣以學生為中心。第三,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師要如何去培養(yǎng)。

  首先,如何去理解“以學生為中心”這個概念?

  這里面不得不談到一個教師發(fā)展的理論。最近,很多老師都在考教師資格證,我去年也考了一下,在備考中我發(fā)現一個我很認同的知識點,叫做教師發(fā)展的三個階段,分別是關注生存、關注情境和關注學生。

  第一個階段為什么是關注生存?很多老百姓可能覺得教育培訓機構老師不算老師,可能就是為了去掙錢或者別樣的目的去講課。但是,我想說的是,在剛開始發(fā)展之際,任何行業(yè)下,每一個人都首先要面對生存問題,即便現在我們經常提到的任正非,他當年創(chuàng)業(yè)的第一個口號是什么?是“活下來”。

  所以,活下來是所有人的第一個目標,這個并不可恥。但是,我們也要明白這只是作為教師的第一個初級階段,把課上住,不要被學生投訴等。我們要經歷這個階段,但是也不應該滿足于這個階段。如果一個老師每天只琢磨怎么掙錢,怎么跟領導搞好關系,怎么把課上得更受家長歡迎,怎么去忽悠家長的話,我覺得這標志著你的老師生涯還處在一個比較單純、傻白甜的狀態(tài),也沒有辦法晉級到一個名師,或者說真正教育從業(yè)者的一個高度。

  到了第二階段,隨著講課逐漸被家長認可,同時,老師們在教學上也有了一定心得。那么那個時候,老師會逐漸把重心放到如何去講課,我們也稱之為關注情境。比如說一堂課要不要加個引入,要不要加個總結,需不需要舉個例子。這些細節(jié)可能會逐漸增加思考,這可能就是我們第二個層級會做到的事。

  但是,我們還要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這些動作的本質是什么?目前這些細節(jié)還是針對學科知識本身,并不是考慮到人的層面,比如說舉一個例子是為了幫助理解概念,加入一個引入是為了讓課聽起來更加有感覺、有氛圍、有環(huán)境。但是,卻沒有考慮到舉什么樣的例子、用什么樣的話題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很多老師講課一直用到例子,可能用了十年、二十幾年,學生是不會喜歡的。

  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教師真正成熟的一個標志是什么,可以用這樣一句話概括,即能否時刻關注學生的需求和發(fā)展,這是教育領域中兩個著名的教育家富勒和布朗提出來的。

  一個老師無論是名師還是大咖,不取決于你把知識點講得多么花哨,大招、秒殺可能都只是宣傳的一個噱頭。真正考驗一個老師是不是一個名師,就在于講的課是否對學生真正有用,真正有所啟發(fā)。

  畢竟,所有培訓的核心考核點只有一個,那就是有效果,所以,這是咱們所有老師應該去努力的一個方向。

  明確了這個點以后,我們就需要往下進一步思考,要想以學生為中心,那在教學的哪些環(huán)節(jié)上去增加一些設計?增加一些考慮?這也可以分為三大環(huán)節(jié)。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教學計劃,通俗理解就叫大綱。一個課程、一個培訓內容的大綱、框架應該是什么樣的呢?我們要思考的是這個部分有沒有針對學生本身,針對不同的群體進行設計?到底是一套課面向所有人,還是會根據不同的人群制定不同的框架?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教學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關注學生,這是教學過程的核心。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教學反饋,在教學結束以后不是說就結束了,真正的提升都是在課后。我們經常說“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也就是說真正離開這個舞臺的時間才是他成長的時間。很多健身的小伙伴知道這個道理,肌肉的生長其實是在鍛煉之后,因為鍛煉,肌肉產生了撕裂,產生了損傷,一旦離開這個鍛煉環(huán)境回到家里休息,肌肉才會生長。所以說,真正的成長是課后我們有沒有給學員不斷的提供反饋,幫助他針對自己的問題做出解決。

  這三個方面都是應該去重點控制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學過程,這里,我們再展開說一下。一個完整的教學課程可以在哪些具體行為上去關注學員呢?這里面可以分為六個點。

  第一點是教學規(guī)則,什么叫教學規(guī)則?無論是公立學校,還是教育培訓機構,無論是1個人的課堂,還是6-8人的小組課堂,或幾十人的,甚至上百人的班級課堂,我們經常會說無規(guī)則不成方圓,無五音難正六律,也就是說一堂課是要有組織性的、要有課堂的基本規(guī)則。所有的課堂規(guī)則都是為了保證學員的聽課效率和學習感受,一個失控的課堂是不能給學生傳遞知識和技能的。

  因此,在學習的時候,一個課堂的規(guī)則要給學生提前講清楚的,并且要嚴格執(zhí)行。很多新老師不敢管學生,他可能覺得管的嚴是不是會惹學生生氣,然后被投訴,這樣不是為學生好,是為了自己的飯碗。所以,我個人認為,新老師也一定要去管學生,讓學生嚴格要求自己,這點也會得到家長的認可,他們不會因為你批評了學生就去投訴你這個老師。

  第二點是課堂焦點,有些課堂中,由于學員年齡比較小,他們對于課堂本身的注意力不是很明確,不知道什么時候聽課,聽什么內容。所以,老師在講課的時候一定要不斷的通過語言、肢體動作、通過板書,通過筆記規(guī)范去強化學生。“同學們,注意了,老師馬上要講個重點”或“同學們,請看這道題,這個題很重要”或老師講了一個結論,“同學們,請把這個結論用紅筆記在筆記上。”一定要不斷去設立課堂焦點,讓學生增強注意力。

  第三點是教材的呈現,很多機構也好、學校也好,對于教學材料不是十分重視,可能就是攢了一本習題集,甚至直接買一本練習冊就給到學生。如果這個教材本身都不是針對學員需求而設計的,那么他用起來的感受肯定不好,所以,我們所有的教學材料、教學工具,包括很多低年齡段的課用到的教具等,都要求我們從材料的角度去滿足學生需求。

  第四點是課堂練習,課堂練習是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點,那么如何去設立課堂練習,怎么有針對性地提升練習的效率,這個部分也是要考慮的,要記住為了學生而設計。

  第五點是作業(yè)講評,在現實的教師培訓過程中,我發(fā)現很多老師不太重視作業(yè)的講評,無論是私立學校、公立學校、教育培訓機構等,可能都存在這樣的現象,老師留作業(yè)是為了應付差事,留完作業(yè)以后也不認真講評。

  現在的學生是很聰明的,如果他發(fā)現老師留完作業(yè)從來不講,頂多找課代表去對一遍答案,或者收一下,但是發(fā)下去以后也沒有批閱,也沒有任何審查的痕跡。那學生們可能就會瞎編,反正就是交個作業(yè)。所以,如何去布置作業(yè),如何去講評作業(yè),如何根據作業(yè)中發(fā)現的問題提出補救方案,這都是一個老師應該做的本職工作,而不是額外的教學服務項。

  第六點是教學策略,教學策略是更高層次的教學過程或者說教學環(huán)節(jié),也就是說要以什么樣的方式去解釋知識,這叫教學策略。我在培訓中經常跟老師們講一句話:決定你課程價值的不是知識本身,而是你處理知識的方式。

  各位思考一個問題,知識本身值錢嗎?我們每個人去賣自己的課,能把這個錢收進來,難道是因為你發(fā)明了一個定理公式嗎?并不是。那為什么有的老師講課就有很多人花錢去聽,為什么有的老師免費給學生補課,學生都嫌你煩。因為他覺得你的課沒有價值,對他來說沒有用。所以說知識本身重要嗎?也重要,也不重要。

  那我們教師更重要關注的是什么?是展示這個知識的方式。是舉個例子,還是找個模型,是給學生規(guī)定一個解題步驟,還是給他找到一個記憶公式的方法,這些才是比較重要的。知識本身不是最值錢的,我們一定要學會處理知識,就像我們上飯店點菜,它之所以貴,并不是因為食材本身貴,而是因為它工藝復雜。當然材料本身會影響一部分價值,但是工藝可能更重要。因此,以學生為中心才是每一個老師在采用教學策略需要關注的一個話題。

  剛才講到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思路,那么接下來我再細節(jié)化地講一講怎么去做?作為一個老師,怎么去做才能真正的做到以學生為中心,這里講三個方面,這些方面是我現在正在從事或過往從事過的一些工作門類,包括產品研發(fā)、教師培訓和教學教研。

  從產品研發(fā)的角度,我們要給學生去做教學產品,這里不局限于教材,可能還有很多其他的相關工作。那么,這種教學內容、教學材料的研發(fā)怎么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這里面有兩個關鍵的點。

  第一,產品是否是針對學員定制化產生,能夠針對不同的地區(qū)、不同的進度、不同的學員層次等來提供對應的教學產品。

  第二,所有的練習是否是專屬練習,也就是說如果留作業(yè),能否針對學生的實際問題給他布置相應的作業(yè)。

  從教師培訓的角度,首先不能忽略人的因素,不管理念多先進,都要靠人落實,如果這個人沒有調整過來,這個理念是無法落實的,所以,怎么樣去培訓老師做到以學生為中心,這里面也包括兩個層面。

  第一個,教師功底的提升。我們經常提新東方老師好,有三大方向,精熟、勵志、快樂。那怎么能做到教學精熟,作為一個老師最起碼的標準不能把知識講錯,所以,這里面我們一定要明確一點,要把教學的這種基本功抓起來,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考核項,新東方內部就有教學功底的考試,包括平時的復習,刷題包等。

  第二,教會老師通過課程設計來提升課程體驗。什么是課程體驗?就是同樣一個東西,怎么講才能讓學生聽起來更舒服、更適用?這里面我們要去琢磨,比如怎么樣舉例子,怎么樣做總結,怎么樣教他背誦、教他理解。

  從教學教研的角度,不管是公立學校還是培訓機構其實都非常重視教師日常的管理和能力提升,這就是教學教研。很多人其實不太理解機構教師的工作,認為是不是就是一個小個體戶的感覺,其實不是。我們每個老師平時很辛苦,要做很多基礎性的工作。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對教學教研的把控具體要從兩個方面去提升。

  第一個,學員問題的研究。在平時的教學教研中應該有效地組織教研組對學員的問題進行討論,比如有哪些學員類型、不同學員在學習過程中有哪些固定的問題,從而給出一個比較好的方案。教研畢竟有很多老師參加,這樣的話就能夠利用大家的智慧共同攻克一些困難的問題,比如有些老師提到上課中發(fā)現學生就是記不住某知識點,那這個時候可能經過教研,老師們產生一個口訣,可能就幫助學生記住了,這就是教研的價值和意義。

  第二個,家庭教育的研究。在孩子教學的過程中,家長可可能容易犯一些錯誤,比如批評孩子、跟孩子抱怨等,因此,在增強家庭溝通效率方面也需要在平時教研中去加強,家長會的時候可以跟家長去交流溝通教育孩子的一些經驗方法。

  最后我想談一談,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師是如何培養(yǎng)出來的,這里面講三個小點。

  第一個,要解決學生的問題。有的時候一個老師講課,我問他講的是什么,他可能回答的是我講的是知識,可是這里面我們往往忽略一個問題,講課的對象,我們的對象其實不是知識,而是學員。具體到學員來看,他為什么會來補課,他為什么會去學習,他有哪些困難和問題是自己解決不了的等,于是,我們把講解的目標從原來的講解知識轉化到了講解學生問題上。

  比如學生記不住很多知識點?,F在學習的科目比較多,高中也好,初中也好,很多知識點從本質上很難跟學生真正講明白,它可能涉及到背景知識,所以很多時候,它是需要學生去記憶的,這就是所謂的死記硬背。

  所以我們老師怎么辦呢?很多老師說做總結吧,如果你把講課的重點放到了總結上,請問你跟一個知識指南有什么區(qū)別,你的價值怎么體現?因此,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注意解決的是學生的問題,不是來講知識點,要通過自己的教學技術來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同樣的道理,我們需要解決學生記不住的問題,可能也還要去解決學生不明白的問題,比如他不知道具體的解題步驟,或者說知道步驟,但是不知道操作時的注意事項、細節(jié)等,這些才是學生的問題,才是我們講課的重心。

  所以,我再強調一遍,我們講的不是知識,講的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者是相關工具。

  第二個,練考體系的搭建。平時學生的學習為效率不是很高可能不在于我們講的不到位,可能是練得不到位,所以,我們一定要重視練考體系的搭建,這可能是提升教學效率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

  具體到練考體系其實還可以根據測試的試題分為四大類型,包括起點測試、前測試、過程測試和后測試。起點測試指的是各種分門考、入學考、摸底測試,主要想檢測學員在學習知識上、能力上的一個基礎,這樣我們才能根據他的情況制定專屬他的學習計劃。前測試指的是,比如我們在講一個概念的時候,可能還有一個前提概念,講一個電化學的概念,如果這個學生連電路的正負極都分不清,可能這個電化學就沒法學,這就是一個前測試。在學習本章知識之前,是否把前置知識已經掌握到位,這是需要去進行測試和練習的。

  第三個,針對不同的學生給出不同的方法選擇。在講題目的時候,很多老師愿意講一題多法,說這個題有九種方法來解決,這個其實沒有什么價值,無論幾種方法,只要把這一道題解對,就能得到分,不能說一道題做九遍得九次分。

  那有價值的是什么?是老師知道這個題有多種解法,我就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類型給他匹配不同的解法,讓他最大化地去消化和理解這種方式。

  如果我們都能夠做到或者往這三個方向去做,那培養(yǎng)出來的教師才是一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