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讓學生在這2小時里,愛上學習,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p>

學而思的第1個學生——學而思起源揭秘 | 連載

2018-05-26 11:59:06發(fā)布     來源:多知網    作者:Alvin  

  編者按:今年,好未來正在進行一場全面變革,在產品和業(yè)務上均開始重大調整,重新構建自己的發(fā)展模型。縱觀好未來的發(fā)展史,從早期的白手創(chuàng)業(yè)到赴美上市,從一個傳統(tǒng)線下K12培訓品牌,到向業(yè)務多元化發(fā)展的教育科技公司轉型,好未來的每個階段都在不斷思考、迭代。每個關鍵時間點背后,好未來到底是怎樣思考、進化的?好未來近期在其官方公眾號推出“好未來創(chuàng)業(yè)故事”系列文章,其中呈現了品牌發(fā)展的軌跡。多知網獲授權轉載。

  學而思的起源,有種無心插柳的感覺。從1個孩子到20個孩子,從1對1家教到教育科技公司,都是自然生長起來的。不過,相比學而思的創(chuàng)立,她的教育理念緣起更早。

  這要從16年前講起。2002年,創(chuàng)始人張邦鑫考上北京大學碩博連讀研究生。為了追求經濟獨立,他在課外做了幾份家教。

  

  (2010年,張邦鑫在內部分享企業(yè)文化)

  “從小我爸就告訴我,美國人在十八歲以后就自食其力了。而我十八歲以后仍在讀書,還在向家里要錢。我父母只是普通的農民,連社保都沒有?!蹦菚r的張邦鑫心理壓力很大。

  相比其他兼職,家教性價比最低。但在那個時候,對于出身農家的大學生來說,家教收入很高。他格外珍惜這份工作,花費很多心思研究如何把學生教好。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睆埌铞谓o自己定下這樣的標準。

  但很快他發(fā)現一個問題:一個孩子一周在學校上“5 天”課都沒有學好,怎么可能“2 個小時”家教就能教好呢?

  經過幾天冥思苦想,張邦鑫突然想到一個辦法。如果2小時家教只是教知識,做加法,相當于“5 天+2 小時”,那么效果自然有限。只有通過這2個小時,改變學生周一到周五在學校的狀態(tài),提高他在學校的學習效率,才會產生價值。所以,這2個小時必須與學校5天做“乘法”。

  “我要讓學生在這2小時里,愛上學習,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p>

  想清楚這個邏輯之后,他便對這2個小時絞盡腦汁。他做了大量備課工作,第一節(jié)課的備課時間就超過了10個小時,思考怎樣講學生才更有興趣學。

  在他早期輔導的三個學生中,有個不是那么對學習感興趣。為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他除了講知識故事,還給孩子講一些有趣的故事和生活中的話題,孩子們非常喜歡他,每次輔導結束都對老師戀戀不舍。

  一個月下來,孩子學得很開心,張邦鑫卻隱隱有些不安:如果學習過程很歡樂但沒有效果的話,怎么跟家長交代?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確認學生學明白了呢?

  他琢磨出一套方法,孩子把學校里學習的要點先給他講一遍,他再給孩子講拔高的部分。當孩子用自己的語言把課堂上的知識講出來時,張邦鑫心里很踏實——他知道孩子真的明白了。后來張老師更“懶”了,有時索性讓孩子講自己的思考和探索,他更多是參與討論和給予鼓勵,——孩子越發(fā)有成就感了。

  張邦鑫后來總結他做家教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他講故事又講題,扮演著領跑者的角色;

  第二階段,隨著學生能力的提高,他從領跑者變成了伴跑者;

  第三階段,他成為一個欣賞者,坐在一旁看著孩子跑,為他鼓掌。

  這樣,孩子一步步愛上了學習,動力十足。這是2小時創(chuàng)造的價值,也成為學而思教育理念的起點。

  后來一個孩子進步特別快,連續(xù)三次數學考了100分。孩子父親很高興,給張邦鑫介紹了一撥熟人的孩子過來,還找了一個軍區(qū)禮堂作為上課地點。

  開課那天,雪下得很緊,那是2002年的第一場雪。張邦鑫獨自在禮堂徘徊,他不知道會來多少人,結果20對家長和孩子踏雪而來,試聽完一節(jié)課全部報名了。

  從來沒有收過那么多錢,這個年輕人有些恐慌。這種恐慌與初做家教時的感覺不一樣。家教是個性化的,他可以針對每個孩子的特點確保學習效果,但是輔導班20個孩子,很可能后進的學生跟 不上,而領先的學生又“吃不飽”。思考再三,他決定根據學生的水平,把20個孩子分成上下午兩個小班,這也是學而思最早的小班分層教學

  盡管這樣,張邦鑫還是擔心:如果過了一個學期,有孩子從班上15名變成了50名,怎么跟家長交代?這讓他倍感焦慮。所以他又定下一個規(guī)矩——開放課堂,所有家長可以坐在教室后面旁聽,不滿意隨時可以退費。這些樸素的想法,成為學而思延續(xù)至今的商業(yè)模式,倒逼他們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把教學質量做好。

  這種天然的客戶意識,與張邦鑫的家庭背景有關。他出身江蘇農村,父母在當地做小買賣。別人過來買東西,買1斤,父母會給人家1斤1兩;買2斤,給人家2斤1兩。他們的邏輯是:不同人家的秤不同,難免有誤差,多給人家1兩,誤差會降低。

  從小受父母影響,他總怕占別人便宜。做輔導班時,他也擔心占家長便宜,所以每次課都精心準備,哪怕上午講過一遍,下午上課前還會再過一遍,把每次課都當成新的。

  一天中午,一位家長急匆匆地趕到教室。原來孩子那天發(fā)燒了, 父母原本希望他在家休息一天,結果大人上班之后,孩子偷偷跑到教室來了。這讓張邦鑫很感動,深感責任很大。打那以后,他更努力了。

  不知不覺,半個學期過去了。一次下課后,幾個家長在教室后面竊竊私語,張邦鑫有點忐忑,懷疑是不是昨天講課有點松懈,家長有意見了。正當他隱隱不安時,家長們過來了。

  “張老師,你下學期還教嗎?”家長問。

  “你們下學期還學嗎?”他松了口氣,反問道。

  “只要你教,我們就學。”

  “只要你們學,我就教?!?/p>

  張邦鑫發(fā)現,只要你真心為學生好,真正幫到他們,他們就會跟著你一直學下去。從那時起,他就很重視口碑,這也形成了學而思的續(xù)報模式。

  然而,2003 年“非典”來襲,張邦鑫只好關掉小有起色的輔導班,搗鼓了一個網站“奧數網”,為有學習需求的家長和學生線上答疑?!胺堑洹边^后,他的輔導班迅速恢復。隨著家長的口耳相傳,帶來了源源不斷的生源,他的小身板撐不住了。這時,剛好他的北大同學曹允東也在尋找辦班“盟友”,兩人便東拼西湊借了10萬元,2003年8月注冊了一家公司。

  (學而思最早的辦公地址——知音樓)

當時,他們在北航南門的知音商務寫字樓租了一間辦公室,不到20平方米。兩張桌子、兩把椅子、一個破沙發(fā)和一個古舊鐵皮密碼柜是全部家當,它們是從一個公司淘汰的家具中花350元買的。沙發(fā)屁股底下有個大洞,鐵皮密碼柜由于不知道密碼,直到后來搬家時扔掉也從未打開過。

 

  狼狽的辦公環(huán)境,讓初來的幾百位家長滿腹狐疑,他們就免費給一個個家長試講。家長見他們一臉赤誠,檢查了他們的身份證之后才敢交錢。最終100多個膽大的家長把孩子留下來了。一天天過去,學生越來越多,學而思也一步步成長起來。

  

  (2007年,學而思第一期教師培訓張邦鑫與老師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