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的張邦鑫,正在帶領著好未來開始一段新的轉型路程:一方面,致力發(fā)展普惠教育;另一方面,全面轉型學科素質教育。

張邦鑫捐贈母校川大,設立獎學金,首談大學時代

2018-05-03 13:04:48發(fā)布     來源:多知網    作者:邱珣  

  文 | 邱珣

  再次回到母校四川大學時,張邦鑫不再僅是曾經川大98級生物化學專業(yè)的畢業(yè)生,而是多了一個身份——四川大學客座教授。

  

  為母校捐贈,是好未來董事長張邦鑫此行的目的。

  這次捐贈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用于學校游泳館的建設;另一部分5000萬元用于設立“四川大學好未來教育獎”。同時,張邦鑫還表示將與四川大學共建“匯智未來”研究中心,通過多種形式培養(yǎng)學校人工智能科學研究方面的學生,儲備人工智能高端研發(fā)人才。此外,張邦鑫還透露,計劃捐助100所鄉(xiāng)村幼兒園,目前已經捐了30所。

  外界看到的好未來,總是顯得理性而穩(wěn)健。讓人絕對沒想到的是,曾經的張邦鑫感性,又有點文青范兒,喜歡閱讀,中學時代還會寫寫詩。

  回到母校接受校友采訪,張邦鑫談及很少提到過的大學時光,他用“完美的四年”來形容自己在川大的生活。

  首談大學時代:結緣“數(shù)學”

  “我高中班主任當時跟我推薦報四川聯(lián)合大學,也就是現(xiàn)在的川大,我至今也很感激他。坐火車來開學的時候,不舍得買臥鋪,坐了四十多個小時,花了兩天一夜?!睆埌铞位貞?。

  此時,來自英國的克隆羊已經走進了公眾的視線。第一次成功克隆哺乳動物,生物學領域取得的這項驚人成果在當時引發(fā)了全民關注。一時間,外界普遍認為21世紀是生物的世紀,生物技術對人類的改變會非常大。

  這樣的背景下,張邦鑫選擇了生物化學專業(yè)。不過等到真正進入生物系后,才發(fā)現(xiàn)這門學科和自己想象的有點不同。

  “我發(fā)現(xiàn)它有點像理科中的文科,偏實驗、操作和大量的記憶。但是我并不善于記憶,我更喜歡邏輯性強的東西。所以,我覺得很多精力沒法釋放?!?/p>

  “精力沒法釋放”的張邦鑫緊接著就成為了一個經常蹭數(shù)學學院課的生物專業(yè)學生。他這樣安排自己的時間——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時間在生物上,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去數(shù)學系蹭課。跟數(shù)學系的同學一起選修數(shù)學建模,然后考了班上第一名。

  這是張邦鑫最早和數(shù)學結緣。

  “在川大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建模是能夠把數(shù)學和現(xiàn)實生活相結合來解決問題的最好的方法,數(shù)學建模是極有價值的?!边@門學科對于張邦鑫而言,是意義深遠的,它給他帶來了自信。直至現(xiàn)在,張邦鑫依舊會帶著幾分自豪的說起,在數(shù)學建模比賽中得過全國二等獎和四川省特等獎。

  除了找到自己的學科興趣外,大學時代的張邦鑫還做了兩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修心理學、大量閱讀,這兩件事對他影響至深。

  “當時我花了差不多四分之一的時間在心理系,心理系有位教授叫秦偉,他其實是一位殘疾人,坐在輪椅上給我們講課。還有一位老師叫霍大同,開了精神分析的課,他是德國流派。我覺得精神分析很有意思。其實我在高中的時候壓力很大,所以生病了,神經衰弱。看了很多醫(yī)生也沒有治好,表現(xiàn)為失眠、頭疼。到了川大以后還是這樣,后來就是因為學習了精神分析療法,它就自愈了,把某種緊張的情緒宣泄了?!?/p>

  反觀后來張邦鑫在創(chuàng)辦好未來的過程中,遇到問題不斷反思求解,自我疏導的這些方式,都可以找尋到當初大學時代留下的一些印記。

  張邦鑫說,精神分析其實是一種自我暗示,情緒一般被擰的很緊,就像彈簧一樣,需要你擰螺旋,把自己思維中擰巴的東西給釋放出來。這個跟佛教的禪修很像,就是讓人平靜放松,吃飯的時候就想吃飯,工作的時候就想工作,活在當下。精神分析實際上就是在講,人性里本質的那些東西,你得接受它。

  廣泛讀書,是張邦鑫在川大的另外一件事。

  “早期讀文學,后期讀哲學,比如羅素的西方哲學史。我對數(shù)學和哲學這類基礎學科非常感興趣。數(shù)學是全宇宙通行的法則,物理是我們這個世界的法則,化學更像物理里的一個分支,生物又是化學的一個分支,醫(yī)學又是生物的一個分支?!痹谧x書的過程中,張邦鑫慢慢養(yǎng)成了揣摩的習慣。

  很多年后,和張邦鑫打過交道的人都會有個很深的感觸,他非常善于學習和推敲,每過一段時間,觀念就會完成一次更新和迭代。

  “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考上北大研究生后,張邦鑫開始做家教,也開始了一段后來為人樂道的創(chuàng)業(yè)之路。

  “從小我爸就告訴我,美國人在十八歲以后就自食其力了,而我十八歲以后仍在讀書,還在向家里要錢,心理壓力很大。我父母只是普通的農民,社保也沒有。我一直覺得一個男人在十八歲以后還要家里養(yǎng)活是一件可恥的事情?!?/p>

  開始做兼職養(yǎng)活自己的張邦鑫,最多的時候一個人做了七份家教。最后他發(fā)現(xiàn),在家教市場里,待遇最高的,一個是教高中,一個是教奧數(shù),能教奧數(shù)的人很少,他決定試一試,來個現(xiàn)學現(xiàn)賣。

  當然,如果張邦鑫只是簡單的備課上課,那他可能依舊還是一個普通的老師,或者在研究生畢業(yè)后找份相關工作。

  “我的原則是,要么不做,要做就給它做到最好?!边@是張邦鑫當時給自己定的標準。再看很多年后的好未來,“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特點,“做強比做大更重要”的理念,和張邦鑫早年給自己定的標準息息相關。

  那個時間點,張邦鑫首先要解決的是最直接的經濟問題。然而他思考的卻是解決深層的學習效果的問題:“一個孩子在學校五天都沒有學好,我教兩個小時,怎么可能教好呢?‘五天+兩小時’,做簡單加法是無效的,所以我必須做乘法。我想要通過那兩小時的家教,改變他在學校里那五天的狀態(tài)。我想讓他在我這里的兩小時里,愛上學習。”

  張邦鑫做了兩件一般人可能不會做的事情。

  第一、大量做備課工作。第一節(jié)課的備課時間就超過了10個小時,思考怎樣講學生才更有興趣學。

  第二、改變授課方式。首先把知識點的來龍去脈講清楚。講題目時,講它怎么變化怎么拓展。然后思考一些有趣的內容和故事跟知識相結合。接著,開始讓學生給他講課。

  “當一個學生自己能講明白的時候,他肯定就聽懂了。而且他講完了以后,還會很有成就感,我就負責鼓勵他。到后來,我給他布置作業(yè),不會的就去問老師和同學,然后給自己的媽媽講?!?/p>

  張邦鑫獨特的授課方式成效很明顯,他教的三個孩子進步都非常大,其中有一個孩子連續(xù)三次考了一百分。最后孩子的爸爸一下子介紹了二十多的學生,然后輔導班就這樣開起來了。

  很多年后,在張邦鑫的一次分享中,他說:“一次偶然,我聽到一句話,很喜歡,叫‘菩薩畏因,眾生畏果’。一般人總是會擔心這樣或者那樣的結果,而有智慧的人則會從‘因’上找答案,做好‘因’,也就不畏‘果’了?!?/p>

  今天的好未來,不論是市值,還是發(fā)展速度,都可以追溯到當初的‘因’—很早就開始的標準化體系運營、不斷優(yōu)化的教研和產品,不斷反思進化的公司思路,在每一輪浪潮興起之初就嘗試布局……

  而對于張邦鑫個人而言,如果沒有當初對于課程費勁心思鉆研的“因”,也就不會有后面創(chuàng)辦的上市公司好未來。

  好未來正在全面轉型素質教育,并致力發(fā)展普惠教育

  現(xiàn)在的張邦鑫,正在帶領著好未來開始一段新的轉型路程:一方面,致力發(fā)展普惠教育;另一方面,全面轉型學科素質教育。

  “接下來,對于好未來而言,增加收入不是我們主要的目標。好未來起源于學而思培優(yōu),但是我們會致力于發(fā)展普惠教育,主要是服務城市中低收入的家庭以及打工子弟。我們從線下到線上的教育資源,價格大概降低了一半以上。我們還會繼續(xù)開這種輕課程,價格大概是現(xiàn)在線下價格的10%左右,真正能讓每一個家庭享受這種教育課程,從而擴大我們對社會的優(yōu)質教育內容供給?!睆埌铞卧谶@次采訪中說到。

  此外,張邦鑫還提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點—好未來正在全面轉型素質教育。

  “我們現(xiàn)在已經相對領先,跑在了行業(yè)的最前面,那么我們頭上的壓力就會大一點。整個行業(yè)會看我們怎么做。所以我們必須全面轉型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堅定的方向?!?/p>

  張邦鑫這里說的素質教育,也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中,外界所認為的素質教育。

  他說:“很多人都有一個誤區(qū),認為素質教育是素質品類,比如鋼琴、籃球、吉他這些技能的學習是素質教育。但問題是,鋼琴是很貴的,只有中產家庭能夠承擔,籃球場也是很少的,不能讓每個學生都享受到這種素質教育。

  而語數(shù)外恰恰是普世的,所以真正的素質教育應該是開發(fā)學科里的素質培養(yǎng)。比如說,我們最近在做的“大數(shù)學”,把數(shù)學跟動手相結合,把數(shù)學跟生活相結合,從數(shù)學史到數(shù)學應用的學習,從動腦變成動腦加動手加動口。我們要做的是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應用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這個是所有人都可以享受。

  所以我們做素質教育,主流還是應該做基于學科的素質教育,提高學科素質和學科素養(yǎng)?!?/p>

  在學科類素質教育領域,張邦鑫甚至大膽的提出了一個觀點:山區(qū)素質教育可以實現(xiàn)“彎道超車”。

  “它沒有對經濟、家庭條件的要求。學科也是素質,而且是最重要的素質。以提升素質為主體,以此為因,他的學科成績也會自然而然地有所提升。

  目前好未來1600多個內容研發(fā),4000多名研發(fā)人才,就是要把基于學科的素質教育研發(fā)出來,真正能夠幫助偏遠地區(qū)的學生解決教育問題,順便也幫助他們提升了學科成績。不僅僅是教授知識,也是為了培養(yǎng)讓他們受益一生的能力?!保ǘ嘀W邱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