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心智能也在攜手更多伙伴探索AI+教育的多樣化應用。
多知8月25日消息,聆心智能近日在京舉行“以愛之名,AI聆心” 聆心智能2025產品發(fā)布會。會上,聆心團隊正式發(fā)布了三款“AI+心理”結合的重要產品:AI心理測評系統(tǒng)、AI雙師互動心理課和聆心心育空間,并帶來心理大模型Emohaa的技術升級。
在聆心智能創(chuàng)始人、首席科學家黃民烈看來,“伴隨技術的發(fā)展,AI將深入變革心理咨詢、精神診療這一傳統(tǒng)賽道;而大模型在情感智能方面的發(fā)展進步,有望推動教育平權和心理健康服務的平權,這將是一件非常具有社會意義的事情。”
聆心智能的產品目前主要面向中小學的學生和教師群體,此次三款產品,覆蓋以硬件實體為載體的智能體、課程及評測,試圖構建守護校園群體心理健康的完整閉環(huán)。
聆心智能是由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學院的交互式人工智能課題組(CoAI)孵化而來的,其核心團隊主要由研發(fā)人員組成。黃民烈是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副教授,他在自然語言處理(NLP)、對話系統(tǒng)、自然語言生成、情感分析等方面有著豐富的研究經驗。當前,聆心智能是智譜全資子公司。
面向學生和老師群體推出三大心理產品
聆心智能宣布推出【AI心理測評系統(tǒng)】【AI雙師互動心理課】和【聆心心育空間】三款產品,標志著聆心正式以校園為切入點,面向學生和老師群體“三位一體”提供綜合心理健康服務。
據聆心智能CEO鄭叔亮介紹,【AI心理測評系統(tǒng)】能夠通過AI與測評者的“溫柔”對話的方式,利用大模型技術展開無感多模態(tài)測評;并且對測評者的人格、情緒、行為等進行分析,讓測評人以相對愉悅的方式完成對于自身個體發(fā)展的評價。此外,【AI心理測評系統(tǒng)】還能為學生提供基于DSM-5標準和M.I.N.I.訪談診斷工具的心理健康體檢;并對受邀測評的青少年進行涵蓋人格氣質、認知/思維、社會支持等多維度的個體成長發(fā)展評估。
相較于傳統(tǒng)的表單測評方式普遍存在的“測不準、人不夠、維度單一、效果難評估等”問題,聆心智能將AI技術、工具相結合,以量表+訪談+多模態(tài)的綜合方式,通過自動化流程為心理老師提供立體、多元的評估報告作為參考。另外,它還能實現“一生一策”的檔案系統(tǒng)化管理,從而幫助老師們推進高效率、低負擔、可持續(xù)的心理健康服務工作,為學生們營造健康成長的環(huán)境。
聆心智能也正式推出了專為中小學生量身打造的【AI雙師互動心理課】,以期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預防心理問題,也助力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常態(tài)化。
【AI雙師互動心理課】具備四大特色。其一,它以AI老師主講,現場老師負責組織活動、課堂互動、維持紀律的“雙師協(xié)作”,幫助老師減輕備課、授課負擔;其二,它能夠實時捕捉課堂生成內容,如學生作品和互動情況,智能解析文字圖片和聲音,借由AI趣味互動,升級課堂體驗;其三,【AI雙師互動心理課】提供案例式教育,能夠通過討論、繪畫、辯論等方式,將角色扮演、放松冥想、藝術療愈等專業(yè)心理咨詢技術融入趣味體驗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氛圍中學習知識;最后,【AI雙師互動心理課】依據《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指導綱要》,針對不同學段學生設計了認識自我、情緒管理、人際交往、學會學習、生命教育五大模塊的體系化課程,能夠滿足學校常態(tài)化開課需求。
在鄭叔亮看來,“AI老師代表著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而AI老師還能衍生出AI助教和AI學伴;一方面,一線教師的教研、備課等工作后續(xù)有望通過AI老師完成,從而成為老師的好助手;另一方面,它還可以成為學生日常學習的良好陪伴。”
作為聆心團隊最早投入市場,探索校園用戶反饋的AI產品,【聆心心育空間】目前已在包括北京、深圳、長沙在內的全國百余所中小學投放落地,對學生個體來說,【聆心心育空間】能夠提供情緒的舒緩和放松;或是以AI智能體對話的方式,承接他們的傾訴、表達、問題求助,從而提供心靈的陪伴和療愈。對老師和家長們來說,【聆心心育空間】具備實時分析情緒狀態(tài)并提供情緒引導的機制,通過心育平臺互聯(lián)互通,提供危機動態(tài)監(jiān)測和實時預警,幫助老師清晰掌握孩子們的心理健康動態(tài)。
此次“三位一體”產品的推出,技術支撐來自于聆心自主研發(fā)的心理大模型Emohaa和智譜的GLM-4.5基座模型的再次升級。
根據介紹,最新升級的Emohaa具備包含情感陪伴、輕度干預、獲取信息、完成任務四大類功能;同時還具備支持長程咨詢、可調取專業(yè)技術工具、具備CoT技術(思維鏈)等技術亮點。目前,Emohaa已經能夠覆蓋心理創(chuàng)傷、親子教育、情緒困擾 、婚戀情感、家庭關系、學業(yè)壓力、職場發(fā)展、個人成長、人際關系九大類心理話題,基本上涵蓋了心理服務的常見場景,并積累了超10萬個小時高質量、專業(yè)心理咨詢數據。
包括ELO Rating在內的評測數據顯示,最新版本的Emohaa與全球范圍內一流的開源模型對比時,在情感理解、情緒支持,心理咨詢等多個維度均獲得了最高評分。而面對心理老師和咨詢團隊的主觀打分時,Emohaa大模型的理性能力(含問題的理解、邏輯的分析、方案提供的解決)和情感體驗能力(含共情、傾聽、關懷等多個情感維度的交互)也受到了專業(yè)人士的一致認可。
以學校為切入點,探索心理健康服務更多可能
聆心在內的科技公司正在借由前沿技術與心理健康的融合,推動心理健康服務更大范圍普惠。
除面向校園體系外,聆心智能也在攜手更多伙伴探索AI+教育的多樣化應用。據宇威益智創(chuàng)始人關濟宇介紹,宇威益智與聆心攜手在江蘇省南京市上線了全國首個覆蓋全市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智能體”。目前,雙方正圍繞著整個學生的身心健康相關領域,從建立個性化心理檔案開始,嘗試逐步打造綜合管理平臺。
創(chuàng)而新智慧教育研究院院長佟杰現場帶來了包括悅心空間和悅讀空間在內的AI智能硬件產品分享。其中,悅心智能體可以傾聽孩子們的心聲,給予積極的心理陪伴;悅讀智能體則可以引導孩子們深度閱讀我們相關書目內容,并且進行智能答疑。雙方正通過AI大模型與護眼設備的結合,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對于“AI+心理”的發(fā)展,清華大學李焰教授介紹,清華大學的師生們經過實踐后發(fā)現,AI所提供的心理服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彌補原本由于心理老師人力不足所而導致的關懷、幫助和陪伴空缺。就像學生身邊可以隨時點亮的“小夜燈”,盡管光芒不強,但它的溫暖和陪伴也是很多處于脆弱時刻的學生所需要的。她也寄語以聆心智能的產品為代表的AI心理服務產品“走近”更多大學生,帶來解開心理咨詢服務長期資源稀缺、分布不均勻困局的新可能。
在北京師范大學喬志宏教授看來,當下已有廣泛的人群有心理撫慰的需要,但國內心理咨詢師、心理治療師、精神科醫(yī)生的數量都遠遠不足;在此情況下,AI可以成為改變現狀的有效力量。他表示,“當我們依托AI把優(yōu)質的心理健康資源跨越地域的限制,送抵每一個需要它孩子身邊。這既是技術的創(chuàng)新,也是教育公平的體現,更是‘以愛之名’的責任與擔當。”
黃民烈認為,考慮中國人口經濟結構和技術迭代,未來十年將會是AI+心理健康賽道迎來黃金發(fā)展的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