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教育推出智慧課堂、智聆口語評測、智能作業(yè)批改等AI產品,并面向合作伙伴開放AI+教育能力。

湯道生:人工智能將推動教學評價變革,實現(xiàn)個性化教和學

2019-08-29 16:23:46發(fā)布     來源:多知網    作者:孫穎瑩  

  多知網8月29日消息,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教育行業(yè)主題論壇上,騰訊公司高級執(zhí)行副總裁、云與智慧產業(yè)事業(yè)群總裁湯道生發(fā)表了“‘AI+’助力更合適的教育”的主題演講。湯道生認為,在即將到來的人工智能時代,如何協(xié)調好人才培養(yǎng)與機器的關系,是教育和科技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

  湯道生分享了騰訊對“AI+教育”的三點思考和實踐:在教學內容方面,人工智能將極大地推動教學評價變革,實現(xiàn)個性化的“教”和“學”;在校園管理方面,人工智能將打通校園全場景,讓管理更加高效、便捷;同時,騰訊將通過開放的生態(tài)驅動人工智能,助力“AI+教育”更快普及。

  據(jù)湯道生介紹,當前騰訊已經形成兩大實驗室矩陣:人工智能實驗室矩陣,基于前沿科技的實驗室矩陣,涵蓋了AI、機器人、量子計算、5G、邊緣計算、IoT和音視頻等技術;騰訊教育推出智慧課堂、智聆口語評測、智能作業(yè)批改等AI產品,并面向合作伙伴開放AI+教育能力;此外,騰訊也關注對于AI人才的培養(yǎng),通過編程教育和新工科產學合作,助力學校培養(yǎng)面向智能時代的人才。

  湯道生強調,騰訊關注AI在教育領域的落地,未來將用科技的力量,與合作伙伴攜手,共建“智能+教育”新生態(tài),“共同為孩子們打造一個更智慧的未來?!?/p>

  以下為湯道生演講全文: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興來到上海,很榮幸代表騰訊出席今天的論壇。剛才前面各位專家、學者討論人工智能背景之下“最合適的教育”,我有很深的感觸,這也是騰訊教育一直以來努力的方向之一。

  為了迎接這次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我們在旁邊的場館舉行了騰訊的用戶開放日——“T-day”。在這個嘉年華活動上,展示了一支筆,用它在紙上畫出的圖像,可以實時同步到電腦上,并且直接生成動畫動起來。

  這個像“神筆馬良”一樣的企鵝智筆課堂,就是借助了IoT、圖像識別和機器學習等AI技術。它的目的并不是為了教孩子美術,更重要的作用是以AI識別學生書寫的作業(yè)和考卷。通過即時生成的數(shù)據(jù),個性化分析每個孩子的學習狀況,幫助老師進行針對性輔導。

  借助AI,過往簡單依靠考試成績的“結果測量”模式,轉化成日常學習中的“過程測量”,老師可以從日常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強弱知識點,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們攻克每個難關。

  目前,騰訊在先進技術的探索上,已經形成兩大實驗室矩陣。包括人工智能實驗室矩陣,以及基于前沿科技的實驗室矩陣,涵蓋AI、機器人、量子計算、5G、邊緣計算、IoT和音視頻等技術,打造面向未來的科技引擎。在創(chuàng)新之外,我們更關注AI在行業(yè)應用的落地,在教育領域也是一樣。

  不久前的騰訊全球數(shù)字生態(tài)大會上,我們正式發(fā)布騰訊教育品牌。用科技的力量,以連接(Connect)、內容(content)、社會責任(commonweal),“3個C”,作為騰訊教育的出發(fā)點;攜手學校、教育機構、教育管理部門,共建“智能+教育”新生態(tài);通過智能連接、智能教學、智能科研和智能管理,助力實現(xiàn)教育的個性化、智慧化、公平化。

  我想從三個方面,分享我們對“AI+教育”的思考和實踐。

  首先,人工智能推動教學評價變革,實現(xiàn)個性化的“教”和“學”。

  教學評價是測量教育結果、改進教學方式的基石。教的方式對不對?學生是不是真的學會了?針對學生的進度要做哪些改變?這些問題的解答都需要有準確的評價體系。但過去的教學評價主要依靠考試,一個學期兩次的考試,顯然不夠及時和準確。

  就像前面智筆課堂的例子一樣,AI應用于教育,核心的場景之一應當是教育的評價。AI把過去的“結果評價”變成了“過程評價”,把考核從一次考試,變成了持續(xù)不斷的行為分析。

  AI也擴大了評價的范圍,在紙面文字之外,把語音、圖像等內容納入了評價范圍。例如,我們的英語君,利用音素級的語音評測技術,對英語口語進行評測。讓學生知道自己哪個音標讀錯了,也幫助老師減輕了檢查口語作業(yè)的負擔。

  AI在教育評價的運用,讓教和學可以更融洽匹配。老師更準確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缺點,實現(xiàn)“因材施教”;學生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管理自己的學習進度。

  在騰訊的K12在線教育產品——企鵝輔導上,我們引入AI評價系統(tǒng)。它會自動分析學生的上課狀況,生成個人學情報告。通過這個專屬的“錯題本”,和匹配的學習計劃,學生可以實現(xiàn)自我發(fā)現(xiàn)和自我輔導。

  其次,人工智能打通校園全場景,讓校園管理更加高效、便捷。

  中小學生在學校不能攜帶手機,如何在校園中實現(xiàn)智慧管理?AI人臉識別等技術解決了這個問題。在深圳的龍華附小,師生們實現(xiàn)了“校園一臉通”,通過刷臉就可以完成課堂簽到、租借體育器材、購買文具、食堂結算等功能。

  更重要的是,人臉作為校園系統(tǒng)ID,用統(tǒng)一身份,打通了多場景數(shù)據(jù),幫助老師更系統(tǒng)地關注學生成長狀況。例如,通過分析租借體育器材的頻次,結合學生健康數(shù)據(jù),可以形成學生體育興趣和成長報告,幫助體育教學。

  目前,騰訊智慧校園解決方案已經在全國超過1萬5千所中小學校落地。在高校領域,基于微信的騰訊微校也已經走進全國超過400所高校,覆蓋近200萬學生。為學校師生帶來“校省事”的體驗。

  在云南農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很多同學因為在外實習,考試的時候沒有辦法返校。騰訊微校就為他們定制開發(fā)了遠程考試系統(tǒng),不僅可以用手機完成考試,還可以用人臉識別技術進行“監(jiān)考”,防止考試作弊。

  最后,開放生態(tài)驅動人工智能,助力“AI+教育”更快普及。

  今年5月,我們成立了首個面向垂直行業(yè)的AI實驗室,——“騰訊智能教育聯(lián)合實驗室”。打通了騰訊的云、大數(shù)據(jù)、AI、物聯(lián)網、音視頻、安全等能力,圍繞智能管理、智能教學、智能科研三個領域,探索新技術與教育的結合。

  但我們也知道,教育是一個非常復雜和專業(yè)的領域,需求非常多元,沒有人能夠覆蓋所有的需求。AI與應用場景的結合千變萬化,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落地還需要更多行業(yè)伙伴的共同努力。

  因此,通過騰訊云,我們也開放了自己的AI+教育能力,推出了智慧課堂、智聆口語評測、智能數(shù)學作業(yè)批改、智能英語作業(yè)批改等多款產品。

  例如,我們推出騰訊智學解決方案,幫助在線教育機構快速實現(xiàn)AI實時監(jiān)課、AI智能課程分析等能力。在十多家機構的測試中,實現(xiàn)了在1分鐘內,完成25分鐘課程內容的分析,機構評估有效率提升80%,教學質量管理的效率大幅提升。

  伴隨著國家對信息素養(yǎng)的強調,人工智能和編程課程進入中小學,新工科建設也在高校展開。我們也在利用騰訊的科技積累,向學校輸出我們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思考和經驗,助力培養(yǎng)面向智能時代的現(xiàn)代化人才。

  本月,我們剛剛推出了騰訊智啟學堂。這個面向中小學的AI教學平臺,不僅包括AI人工智能課程,也包括AI實訓平臺。孩子們可以進行圖形化編程,也可以通過與騰訊云IoTHub打通的物聯(lián)模塊,學習設備聯(lián)動、場景控制、模式管理和安全通信等知識。

  在剛剛結束的深圳中小學編程夏令營上,來自深圳外國語小學的馮胤禛小朋友,自己設計出了太陽系運轉的特效。此前,我們去云南滄源縣走訪,一個叫陸天濠的小朋友,編輯出了一個詩歌朗讀軟件。一個在沿海的發(fā)達城市,一個在遙遠的邊遠山區(qū),兩個孩子都通過騰訊的“扣?!本幊蹋磉_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

  毫無疑問,我們正站在人工智能時代的門口,大門依稀敞開,未來的光芒透過我們,照射在孩子的身上。如何面對這個時代?如何與機器和算法相處?這是教育和科技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

  我們始終對教育懷抱敬畏之心,也深知教育領域之專業(yè)與復雜。AI在“教、考、評、學、管”各場景的落地,“智能+教育”目標在全國的實現(xiàn),都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學校、教育機構、科技企業(yè)的攜手共建。在這個過程中,騰訊愿意做好行業(yè)變革、升級的“數(shù)字助手”,開放能力,與合作伙伴攜手,共同為孩子們打造一個更智慧的未來。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