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他教產(chǎn)品在去年 10 月才剛剛加入這個領域,不過集中于廈門,去年 12 月份進入北京。在請他教上,家長可以通過平臺搜索教師資源,并通過內嵌的 IM 工具完成購買前的溝通,最后在經(jīng)由平臺支付下單,完成整個服務的購買。

請他教從找老師平臺出發(fā),做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更大的家教中介

2015-01-15 11:45:32發(fā)布     來源:36氪    作者:荔閩  

     在 K12 家教服務市場中,有幾個重要的角色:家長、學生和老師。不過這其中的關系有些復雜,提供家教服務的是老師,但服務對象和付費用戶確不相同:學生是服務接收者,但是家長卻是購買決策者和最終消費者。在整個家教服務鏈條中,每個角色的需求都不一樣,老師希望擺脫中介,獲取更多的酬勞;家長則是希望提高孩子成績;而孩子則希望整個服務生動且有趣。

  雖然需求復雜,但家教市場無疑是巨大的。課外輔導仍然是 K12 領域眾多家長購買教育服務的最常見的形式,同時在課外輔導市場中,除了教輔機構之外,個人性質的家教是其中一個所占比重較大的選擇(數(shù)據(jù)來自騰訊課堂發(fā)布的《2014年K12教育市場分析報告》)。同時,在這份報告中披露的另一數(shù)據(jù):40% 的 K12 家長每年的的小孩課外學習花費在 5000 元以上,而其中 15% 的家長在這部分的投入甚至過萬。

  面對著這個龐大的市場,事實上直到去年下半年才開始真正意義上的爆發(fā)。7 月份跟誰學的東風,掀起了家教 O2O 模式的市場競爭,K12 領域找老師的平臺最多,例如有老師來了、神州佳教、孩子學,請他教、師全師美、突破互動等等。

  請他教是我們深入了解這個領域的第一家公司,他們的產(chǎn)品在去年 10 月才剛剛加入這個領域,不過集中于廈門,去年 12 月份進入北京。在請他教上,家長可以通過平臺搜索教師資源,并通過內嵌的 IM 工具完成購買前的溝通,最后在經(jīng)由平臺支付下單,完成整個服務的購買。

  與其他同類型的公司一樣,請他教從O2O的角度出發(fā)做一件事情,就是將原有線下找家教的過程標準化:

  第一步是將家長的需求的標準化。家長的需求通過標簽被具體地細分,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年齡段、學科、老師性別、上課時間和方式。這些標簽的定義都最終服務于平臺內的搜索功能,家長只要勾選他們的需求就可以搜索出初步符合要求的老師。

  第二步是對教師的簡歷標準化。這一部分的信息就包括學歷、擅長科目、教齡、課程時間和地點,這些信息除了幫助家長更好地搜索匹配資源外,更為重要的是成為老師運營自我的窗口,而這也是吸引線下機構老師入駐平臺的重要原因之一。

  當平臺搭建起來之后,地推是這類產(chǎn)品成功的重要因素,平臺的成功必須保證足夠數(shù)量的老師和家長用戶。請他教的團隊告訴我們,在老師端和家長端他們采用了不同的推廣策略。 尋找平臺老師這一方面,他們目前的主要策略是吸引大學生家教群體,通過校園代表拓展教師資源。而對于家長的推廣上,請他教的團隊則走的大多數(shù)此類產(chǎn)品線下進社區(qū)的地推模式,自媒體的推廣策略是請他教的重點。而由于請他教創(chuàng)始人之一是三毛(陳遠河),是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的早期站長,運營著多家自媒體資源。

  最后,在我看來,目前的家教 O2O 產(chǎn)品只解決了找老師的這個步驟。但從整體的流程來講,這類平臺產(chǎn)品存在著幾個問題:

  首先家教的選擇并不是一個頻率很高的選擇,老師和家長建立溝通之后可以完全拋棄平臺;

  其次,家教服務并不是一個標準化的服務形式,而非標準化的服務不容易品控,服務質量得不到保證,就會影響平臺的公信力。可以說,目前這類平臺的主要作用是幫助那些個人和小機構獲得流量,而在家長端痛點的解決則并不顯著。

  在面對家教 O2O 的模式問題時,請他教也正在嘗試幾種解決方式:

  內嵌IM工具讓家長和老師在產(chǎn)品內部建立起聯(lián)系;為老師提供時間管理工具,提高教師效率;提供支付系統(tǒng),家長一次性收費,但按課時支出的模式,便于家長對服務品質做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