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科學課程將科學產(chǎn)品化,屏幕內(nèi)外相結合,屏幕內(nèi)是基于生活場景和趣味故事引入知識點,屏幕外是小朋友們自主探究實驗。

猿輔導探索STEAM:南瓜科學用AI課撬動用戶需求

2020-11-23 10:48:46發(fā)布     來源:多知網(wǎng)    作者:王上  

  一個小孩頭戴著護目鏡,手戴塑料手套,身穿白大褂,手里拿著滴管吸入碘酒,把碘酒注入一片馬鈴薯上,“耶,變藍了,有淀粉!”孩子歡呼;緊接著,孩子在一塊饅頭上滴入碘酒,“也變藍了,有淀粉!”孩子再次歡呼;接下來,孩子在一片白蘿卜上滴入碘酒,“額,沒變藍,沒有淀粉。”孩子說道。

  這是一個4歲的小朋友在上完南瓜科學49元體驗課《面包去哪兒了》之后在做科學實驗,驗證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在南瓜科學的作品墻上和社交網(wǎng)絡上有很多媽媽曬孩子們做實驗的照片,小學員們像一個個小小科學家。

  南瓜科學悄然在網(wǎng)絡上傳播,這是猿輔導旗下又一款新產(chǎn)品。

  多知網(wǎng)了解到,南瓜科學APP在今年年初正式推出,定位為STEAM科學課。南瓜科學課程將科學產(chǎn)品化,屏幕內(nèi)外相結合,屏幕內(nèi)是基于生活場景和趣味故事引入知識點,屏幕外是小朋友們自主探究實驗,“南瓜科學的教育理念不是教孩子做實驗,而是引導孩子去提出問題,然后用科學實驗去驗證問題,得出結論。”南瓜科學負責人馬斌告訴多知網(wǎng)。

  而今,成立不到一年的南瓜科學已經(jīng)擁有一批用戶,接下來將繼續(xù)迭代產(chǎn)品,小步快跑。

 1.jpeg

  (南瓜科學體驗課盒子)

  01

  用場景化的方式做科學課

  “天為什么會下雨?”

  “我們?yōu)槭裁磿驀娞?”

  小朋友們都會有好奇心,腦子里有很多個“為什么”,很多家長一方面不知道怎么回答,另一方面不知道該回答到什么程度。“如何守護或者點燃孩子的好奇心”成為了家長們的痛點。

  科學離不開好奇心,用戶對科學教育的需求一直都在,“市面上也有科學教學產(chǎn)品,但可能不是最優(yōu)解,這成為南瓜科學的契機”,有了想法后馬斌開始著手帶領團隊去做。

  “科教興邦”,實際上,國家層面很早就出臺各種文件推動學校教育要重視科學教育。在基礎教育階段,校內(nèi)和校外都有一些關于科學類的產(chǎn)品。

  從校外來看,在80后、90后小時候,面對科學方面的困惑,小朋友會去看《十萬個為什么》,這本書可以輸出科學知識;后來衍生出一些盒子類產(chǎn)品,比如會寄送一個材料包,一張黑白的A4紙像說明說一樣告訴孩子們有100種玩法;同時,會有一些知識付費類的科學產(chǎn)品,采用直播教孩子做實驗的方式。

  除了這些To C的產(chǎn)品之外,還有一些To S(學校)的產(chǎn)品,直接給學校輸送老師和教材。

  這是在校外幾種比較常見的學習科學的方式,現(xiàn)在仍然存在。

  在數(shù)字化時代,孩子們需要什么樣的科學課?這是南瓜科學成立之初就在思考的問題。

  早在2017年,教育部下發(fā)的《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有所提及,“突出強化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促進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引導學生做好每一個實驗。”

  “實驗”是科學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不過,實驗只是一個結果,對問題“探究”的過程是關鍵。

  基于此,南瓜科學想建立一個場景化的產(chǎn)品,既有引導小朋友們?nèi)ヌ骄咳ヌ釂柕倪^程,也有小朋友動手實踐去驗證的過程。

  因為要做實驗,如果用直播的方式,那么有的小朋友可能跟不上,時間上難以把控;并且,實驗是有成功率的,每一個孩子的進度不同,完成的結果也不一定相同??紤]到這種情況,南瓜科學放棄了直播的方式。

  游戲化的方式在各類產(chǎn)品都很火,STEAM天然跟游戲接近。不過,南瓜科學也沒有采用游戲化的方式。在馬斌看來:“學齡前的產(chǎn)品對待‘游戲化’需要平衡,必須要讓家長清晰地了解這是一款教學產(chǎn)品,而不是一個游戲,這是一個重要的定位。”

  最終,南瓜科學定位為課程產(chǎn)品,采用了類似于斑馬AI課的方式去授課。不過,南瓜科學設置的環(huán)節(jié)有很大的不同,在系統(tǒng)課上,每一節(jié)課都有一個主題,主題下分為六個模塊,啟蒙繪本-實驗互動課-隨堂練習-知識拓展-學習報告-小小科學家。

  

2.jpeg

  (南瓜科學系統(tǒng)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在上課過程中,小朋友除了看屏幕動腦思考之外,還得動手去實踐。用產(chǎn)品化的解決方式來幫助孩子去理解科學生活中的科學,這是南瓜科學最特殊的地方。

  此外,南瓜科學APP里還有”科學電臺“,幫助孩子在課下也能習得科學知識,在碎片化的時間里,小朋友們可以隨時打開收聽。

  在呈現(xiàn)方式之外,建立體系也是一道門檻。馬斌提到,“因為科學不像數(shù)學、英語之類的科目,有非常成熟而完善的教學體系。我們需要去琢磨什么樣的體系適合孩子,并且適合不同階段。”

  南瓜科學體系除了參考中國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美國科學標準NGSS(《新一代科學教育標準》),還有皮亞杰的理論以及蒙臺梭利的一些教學方法。還會去找一些行業(yè)的人,比如心理學的老師、兒童認知的老師、國外的一些相關背景的人幫忙去驗證。“總體而言,我們是從用戶需求出發(fā),通過用STEAM的教育理念結合知識點去呈現(xiàn)一個產(chǎn)品的場景。”馬斌說道。

  比如認識心臟這堂課,大多數(shù)科學類的產(chǎn)品3-8歲的孩子都可以上同一節(jié)課,一堂課就能全部講完。但是,每個年齡段的孩子的認知不同,而體系則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南瓜科學團隊處理方式是:給三歲的孩子去講心臟,就讓他們從心跳開始認識,告訴他們心臟是有心跳的,可能會送小朋友一個聽診器,讓他們?nèi)ヂ犅牋敔斈棠痰男奶职謰寢屝奶惺裁床灰粯拥牡胤?,去分析跑步去運動一會兒再坐下來跟一直坐著心跳為什么會不一樣?不斷去引導孩子向老師去提問;到四歲,孩子的認知能力已經(jīng)有一個空間想象力,那南瓜科學會跟他們講,心臟有兩室兩廳,其次再講心臟的結構;到五歲的,再跟他們講心臟是一個大home,這是一個血液循環(huán),身體所有的血液都會回流到心臟。

  跟紙媒時代的《十萬個為什么》一樣,南瓜科學會解答科學困惑,同時,又建立起一個場景化、產(chǎn)品化的學習科學的方式,與孩子一起思考,邏輯推演,并動手實踐自己去尋找答案。

  02

  “看重產(chǎn)品思維和用戶思維”

  南瓜科學比較看重用戶體驗,因此從招聘來說,不僅僅是具有專業(yè)性。比如教研團隊,有學心理學的,有學物理的,學化學的,學生物的等,在馬斌看來,“重要的是有沒有產(chǎn)品思維和用戶思維”。

  南瓜科學APP還未誕生之前就先行建立了自己的公眾號,用來收集用戶反饋,聽取用戶的心聲。南瓜科學的種子用戶就包括這部分用戶、還有猿輔導同事及親朋好友家的孩子,這些種子用戶參與了產(chǎn)品測試,南瓜科學會根據(jù)用戶反饋迭代產(chǎn)品。到2020年1月才正式推出APP。

  在交互上,南瓜科學很多細節(jié)都考慮到了用戶習慣。在實驗互動課環(huán)節(jié),如果跟著視頻做,那家長現(xiàn)場會很慌亂;有些等不及的家長,他可能會是看一遍來教孩子做;還有的人會一邊點暫停一邊做。為了讓孩子們做實驗的過程流暢不卡殼,南瓜課堂在視頻中加入了“語音暫停”功能,孩子說“暫停  ”,視頻就會暫停;孩子說“準備好了”就可以繼續(xù)做。這樣以來,孩子正在做實驗的雙手就不用去點擊屏幕了,語音即可完成。

  為了給孩子做實驗的儀式感更強,南瓜科學會在購買年課后贈送手套、護目鏡等。南瓜科學會在每個月給用戶贈送教輔禮盒,與K12教輔禮盒有很大不同的是,南瓜科學的教輔禮盒全部是課堂使用的實驗教具,實用性非常強,除了水之外,上課用到的實驗器材南瓜科學全部會贈送給用戶,連醋包、鹽都會給用戶備上。

  

3.jpg

  (南瓜科學49元課贈送的實驗教具)

  南瓜科學附帶的實驗教具絕大部分為自研,也是指向用戶體驗。馬斌提到,“實驗教具與課程是同步的,如果希望課程質(zhì)量變得更好,用戶體驗更好,就得自研與課程更匹配的教具。”

  在自研教具過程中,南瓜科學花費了大量心思,不僅僅是基礎的零件,還希望零件最終創(chuàng)造一個實體產(chǎn)品,它周期性長,難點多,比如需要開模,需要注塑,需要去調(diào)整每一個細節(jié),一點點的失誤就會造成在實驗過程中不順利。

  在輔導老師方面,南瓜科學會優(yōu)先招聘有理工科背景的畢業(yè)生,用戶提出一個科學性的問題,能回答出來;其次這個老師他要有想象力,比如解釋萬有引力,不能直接用物理公式去解釋,孩子聽不懂,要學會編有趣的故事,并且輸出正確的內(nèi)容。

  南瓜科學還會對輔導老師進行系統(tǒng)的培訓,但并不是完全標準化的,不會像機器人一樣在機械地回復。馬斌認為:“對于輔導老師,更重要的是每個老師會有不同的風格,要讓用戶感受到老師的特點、專業(yè)與貼心,因為每個用戶的喜歡點都不一樣。”

  南瓜科學希望老師們能激發(fā)孩子們的好奇心,為此設置了”小小科學家“這個環(huán)節(jié),就是專屬老師和小朋友一對一解答溝通,小朋友和家長在APP或者在社群提出問題,輔導老師就會解答。小朋友們的提問是發(fā)散型的,并不是上完本節(jié)課之后的問題,也可能是天南海北的其他問題,輔導老師們都會想辦法進行回復。

  在課堂上,南瓜科學希望解放家長,孩子能獨立完成課堂任務,語音暫停功能就是基于這樣的考慮。而在上完一節(jié)課,輔導老師會給家長一些建議。比如上完“顏色的意義”這堂課,那輔導老師會建議家長周日要帶孩子去一趟動物園,去觀察一下動物有哪些保護色。

  “在課堂上學完之后,再提供給家長一個出口,讓家長知道怎么講知識點跟生活融合,同時提高親子互動。”這也是南瓜科學屏幕內(nèi)外相結合的地方。  

  對于校外課程來說,科學課其實是一個全新的學科。在馬斌看來,“一切都還在摸著石頭過河,甚至連石頭都沒有。”他反復強調(diào),“做好產(chǎn)品最重要。”(多知網(wǎng) 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