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條件的設置手球、橄欖球、游泳、體操、輪滑、定向越野等項目。
多知網7月8日消息,近日,體育總局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發(fā)展改革委辦公廳三部委發(fā)布《關于提升學校體育課后服務水平 促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通知》,其中提到鼓勵設置中國式摔跤、棋類、射藝等中華傳統(tǒng)體育項目,有條件的設置手球、橄欖球等新興項目。健全第三方進校園監(jiān)管機制,各地引進體育俱樂部、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參與學校體育課后服務的,要堅持公益性原則。
通知要求要豐富拓展活動課程門類。各地各校要將體育類活動課程作為課后服務基本的、必備的形式之一,依據(jù)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相關能力水平要求,組織開展基本體能練習以及符合學生興趣愿望且適宜的專項運動項目學練。
體育課后服務活動課程應設置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徑、冰雪運動、武術、啦啦操等項目;鼓勵設置中國式摔跤、棋類、射藝、龍舟、毽球、五禽操、舞龍舞獅等中華傳統(tǒng)體育項目;有條件的設置手球、橄欖球、游泳、體操、輪滑、定向越野等項目。
要科學規(guī)劃活動課程內容。各地各校要整體規(guī)劃設計體育課后服務活動課程,針對小學低年級、小學中高年級、初中等不同學段和不同水平基礎的學生,分別設計不同的班型和相應的教育教學內容,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既要滿足部分學生“零起點入門”需求,又要滿足部分學生提高拓展需求。
要加強課程資源建設。各地體育部門、教育部門要在充分用好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提供的課后體育鍛煉資源基礎上,遴選推薦一批適合學生課后服務和課余時間學習的優(yōu)質體育類視頻教學資源。視頻資源要突出基礎性、示范性、完整性、系列化,與“三點半”前課堂教學有效銜接、有所區(qū)別。各地要積極推廣體育總局編制的近視防控操、脊柱健康操等教學視頻,指導學生開展體育鍛煉和科學健身。
通知明確,要健全第三方進校園監(jiān)管機制。在費用方面,引進費用標準要通過招標等競爭性方式確定,并要明顯低于培訓機構在校外提供同質培訓服務的收費標準。必要時,發(fā)展改革部門可會同教育、體育部門開展成本調查,督促降低偏高的引進費用標準。各地可根據(jù)實際將引進機構所需費用納入當?shù)卣n后服務經費保障機制,確需另行收費的,要納入代收費管理。
通知還表示,要將貫徹落實情況納入體育、教育部門年度考核和“雙減”工作督導檢查,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區(qū)域體育教師共享中心;各地要及時發(fā)現(xiàn)挖掘學校體育課后服務高質量發(fā)展的好經驗好做法,定期評選推介體育課后服務典型案例和精品體育與健康課程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