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父母為他點燃內(nèi)心的燈塔。

兩種視角下的金曉宇:《我的天才兒子》有不平凡的守護,也有教育的矛盾

2022-01-20 15:34:14發(fā)布     來源:多知網(wǎng)    作者:張蔚斐  

  文|張蔚斐

  圖|pexels

  來源|成長的可能

  1月17日,《我們的天才兒子》一文刷屏全網(wǎng),一時間,父親金性勇口中的這位不為人知的“天才”翻譯家金曉宇的故事,讓全網(wǎng)讀者為之動容。幼年不幸眼部殘疾、長大后又確診為躁郁癥的他,以翻譯為武器,和命運不斷抗爭。

  而在文章走紅以后,1月19日,金曉宇本人也接受了媒體采訪。父親和兒子,兩種視角,兩種敘事,或許能讓我們更理性地看待這個故事。

  #1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父母規(guī)劃了他的方向

  “對未來沒什么打算,能活一天就這么做一天。”金曉宇這樣規(guī)劃他的未來。

  相比父親在《我的天才兒子》中描述的苦難與天才,金曉宇的自述顯得更真實、克制,生活真切地給予他鈍痛,他在逆境中成長起來。

  有人說,金曉宇的自述中,總帶著些淡淡的遺憾,故事中缺失的那一部分究竟是什么呢?讀完金曉宇的一程人生,我們發(fā)現(xiàn),漫長的五十年里,他很少有自己主動的決定。

  在父親金性勇眼中,兒子是“翻譯天才”,但是在金曉宇的自述中,他對于翻譯,并不是主動選擇,而是在父母的安排下走上了這條路。誠然他做得很好,也收獲了成功的喜悅和幸福感,但金曉宇說,對于翻譯這件事,目前只把它當工作,有時候用力過猛也不好,不可能每本書都用同樣的力氣來翻譯。

  媽媽曹美藻在很大程度上規(guī)劃了他的翻譯人生。

  “大學(xué)報志愿我本來想讀歷史系,媽媽讓我一定讀英語系,找工作好找。其實我沒想到最后做翻譯,以前我喜歡圍棋。”金曉宇說。歷史系,是他提到的為數(shù)不多自己的決定,但這一決定并沒有得到父母的支持。

  從他的文字中,我們仿佛能看到淡淡的遺憾。金曉宇提及,他不太會表達自己的感情,在家會服從爸媽,他們會告訴他一個答案。

  他反復(fù)提到了“媽媽管我很嚴”,在金曉宇的記憶里,母親是他人生方向的把握者。“小車不倒只管推”,是媽媽常對他說的一句話,在母親的嚴格要求下,他一步步往前。

  “媽媽在我人生的道路幾次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像火車軌道一樣,(替我)扳動軌道。例如大學(xué)填志愿,堅決不讓我填歷史系,而是填英語系。從樹人大學(xué)國際貿(mào)易肄業(yè)后,又讓我去自考的英語系大專,終于拿到了大專文憑。浙江大學(xué)新址開放大家排隊申請借書卡時,又極力催促我去排隊。后來又辛辛苦苦地為我一些翻譯社和翻譯活計......”金曉宇說。

  金曉宇父母的包辦式教育,極具時代特色,學(xué)歷史沒“出路”,學(xué)英語有前途,是當時很多人根深蒂固的想法。

  父母成就了一個“翻譯天才”金曉宇,或許也同樣使他失去了更多可能性——也許他潛心所熱愛的歷史研究,也能有一番成就。這一切都未可知了,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父母替他選擇了方向。

  父親金性勇和兒子金曉宇的自述之間,有一些矛盾的地方。或許是記憶年久失修,出了偏差,也或許是父與子之間的代際差異,讓他們在看待事物上本就有所不同。這種矛盾感,同樣也體現(xiàn)在家庭教育的觀念碰撞上。

  以金曉宇父母為典型代表,在那個年代,他們的眼光更長遠,為孩子做的選擇也更切實際。他們對于孩子的人生軌跡有嚴格的把握,也正是這種堅持,成就了一個“天才”。所以,在金曉宇的人生軌跡上,是存在矛盾感的。一方面,我們慶幸他的天賦、努力、機遇都沒有被浪費;另一方面,我們也會隱隱期待,如果當初他選擇的是自己喜歡的歷史,以他的聰敏和努力,未必沒有一番成就。

  隨著物質(zhì)生活水平的提高,現(xiàn)在的父母,對孩子“幸福感”的重視開始覺醒,現(xiàn)在的教育,也更提倡對人性的尊重。他們愿意花更多時間去發(fā)現(xiàn)孩子熱愛并擅長的事物,他們希望孩子成為他自己。可以看到,當前中國社會的家庭教育理念正在被重塑。

  浙江大學(xué)數(shù)學(xué)高等研究院院長勵建書曾對成長的可能說:“選擇專業(yè)不能只考慮就業(yè)問題,專業(yè)的選擇還是要有一些激情和夢想在里面。激情和夢想就像火箭發(fā)動時的燃料,無論飛到哪里去,燃料很重要。”

  我們能明顯感覺到,社會所推崇的教育觀念正在發(fā)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過去的教育理念,往往局限于“讀書是為了奔赴一個好的前程,過上更好的生活”。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很多時候,我們都不得不為了現(xiàn)實因素而放棄理想。

  北京大學(xué)心理咨詢與治療中心主任方新教授曾在講座中提及:“教育的第三層目標是讓孩子成為他自己。如果一個人特別愛這個世界,跟世界有很多聯(lián)絡(luò),他的為人處事、情緒管理、綜合素質(zhì)等方面都很好,就由不得他不成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讓他成為他自己。”

  雖然在人生的道路選擇上有矛盾感,但是金曉宇父母的付出是超越常人的。正是這樣的付出,成就了一個優(yōu)秀的翻譯人才。

  #2

  一個高知家庭不平凡的守護

  金曉宇的一生都鐫刻著苦難。幼時因意外導(dǎo)致右眼殘疾,高中時突然厭學(xué),情緒大變。由于心理疾病、精神障礙等因素,導(dǎo)致他高中以后就沒有再正經(jīng)上過學(xué),期間嘗試過高考復(fù)讀,卻因高中缺課問題而不被大學(xué)錄取;輾轉(zhuǎn)進入樹人大學(xué)后又因發(fā)病而休學(xué);也曾自學(xué)兩年,拿到了浙江大學(xué)英語系的自考畢業(yè)文憑。

  但是,文憑作為社會上的通行證,前提是要先步入社會。金曉宇形容自己“不太適應(yīng)上學(xué)上班,一到外面就想著自己有沒有說錯,別人在說些什么。”顯然,他連步入社會都做不到,學(xué)歷如何對他來說沒有意義。不想上學(xué),那么工作呢?然而,嘗試過書店售貨員、排氣扇廠工人,不同的工作種類他也都不能適應(yīng)。

  金性勇提到,在拿到了浙江大學(xué)自考文憑以后,金曉宇吃安眠藥自殺了。自此,金性勇終于確定,孩子的這些表現(xiàn)已經(jīng)不是性格問題了,他通過看書找原因,發(fā)現(xiàn)孩子的癥狀符合精神類疾病。

  躁狂抑郁癥,也叫雙相情感障礙,病人抑郁和躁狂交替發(fā)作。這是醫(yī)院對金曉宇給出的診斷。金曉宇厭學(xué),情緒低落,晚上不睡覺,甚至自殺,這些都是在抑郁期;無端猜疑指責(zé)別人,狂躁不安,有破壞行為,是轉(zhuǎn)入了躁狂期。

  情緒無法自控時,金曉宇會出現(xiàn)暴力行為,推冰箱、砸電視機,家里的電器被他砸了個遍。金曉宇的媽媽曹美藻曾絕望地問:“他是瘋了嗎?”很長時間里,他們不知道孩子是生病了。直到在醫(yī)院確診。

  2010年,曹美藻去南大參加同學(xué)會,南大的一位教授聽聞金曉宇因病沒有工作以后,主動拋出橄欖枝,問他是否愿意在家做翻譯工作。

  機會是留給每一個有準備的人的。金性勇感慨到:“我忽然覺得,這些年和孩子一起經(jīng)歷的事,就像是一個訓(xùn)練營。”現(xiàn)在,機遇到來了。

  金曉宇并不是隨便就接下了翻譯的工作,他有深厚的語言積累。時間倒退回上世紀90年代,金曉宇從小喜歡看書,他最大的要求就是買書。即使生活困難,孩子治病、闖禍都要花錢,金性勇依然盡力滿足兒子看書的愿望。1993年,金性勇花了一萬兩千塊錢給兒子買了一臺電腦。電腦成了他的另一個世界。他也不玩游戲,主要就做兩件事:自學(xué)外語、看原聲電影。他用了六年時間自學(xué)了德語、日語,鞏固英語。

  除此之外,金曉宇出門就往浙江大學(xué)圖書館跑,這些年,學(xué)習(xí)每一門語言他都至少看20本原文小說,英文小說看了不止這個數(shù)。在圖書館里,他把德語和日語的教科書差不多看完了。

  良好的儲備在機遇到來時為他打來了一扇窗,從此,金曉宇開始了他的翻譯人生。十年間,金曉宇一共翻譯了17本書,第18本正在翻譯。有時他會去網(wǎng)上看評價,讀者的認可讓他很受鼓舞。

  金曉宇在家做翻譯工作,很多事情都依賴于家人的支持和幫助。父親金性勇在他的生活里扮演了很多角色,聯(lián)系出版編輯、助手、校對、修改等工作,父親都會耐心地完成。金性勇形容自己“最有幸的是在這十年成為孩子最好的朋友、助手。”每本書從樣稿到出版,父親都是第一讀者。

  很多人對孩子的付出體現(xiàn)在金錢、物質(zhì)上,可事實上,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父母為他點燃內(nèi)心的燈塔。金曉宇的父母對患病的孩子付出了極大的耐心、時間,并且始終堅持引導(dǎo)他往正確的道路上走,在他迷茫時拽一把。“如果她不管我,我可能混到畢業(yè),在社會上瞎混了。”金曉宇感念母親的管教。

  對于很多人來說,無論是自己生病,還是孩子生病,都是毀天滅地的打擊。尤其是精神疾病,似乎患者就失去社會性了,成為一個“不正常的”、需要躲藏的個體。其實,他們只是生病了。

  一位同樣患有雙相情感障礙的網(wǎng)友留言到:“在這次留言里,我不再稱自己是‘患者’,我也認為不必稱金曉宇為‘天才’。我們只是有些特別的人罷了。

  很多人對自己缺乏肯定,認為精神疾病是世界末日,像金曉宇這樣,在逆境中生長出生命之花的人,仍然太少。而這一切成就,都離不開父母的支持,沒有母親為他的人生“把握航向”,沒有父親如同助手、朋友般的陪伴,金曉宇或許早在很多個難以入眠的深夜里選擇放棄。

  在金曉宇的故事里,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不屈服于命運的“翻譯天才”,也該看到父母的愛是如何一點一滴浸潤著飽受摧殘的青年,推著人往前走的。愛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愛能催生出強大的意志,正是金性勇和曹美藻的堅持和信任,才讓他們的孩子迎著苦難向陽而生,在任何時候,父母都要相信自己的孩子。

  (金曉宇、金性勇接受采訪內(nèi)容來源:杭州日報、極晝工作室)

  END

  本文作者:張蔚斐

da5003e5342cbf9415880362db438a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