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功能繁多的“大平臺”可能就是偽需求。

從汽車中控取得靈感,這家公司在課桌上做了課堂“儀表盤”

2021-11-02 17:20:12發(fā)布     來源:多知網    作者:馮天鳴  

  e18b5667e5ce287ea13cf30559641f0.png

  做一個功能繁多的“大平臺”可能就是偽需求。

  來源|多知網

  作者|馮天鳴

  圖片來源|受訪者

  現在,智慧教室的概念已經被許多人接受,目前國內已經有很多學校落地了以平板為基礎的智慧教室。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之下,后來者怎樣才能做出差異化和優(yōu)先性呢?

  在2021年成都中國教育裝備展上,水獺智創(chuàng)與阿里云合作產出的數字教室解決方案吸引了來往參展者的目光,他們以一張桌子和一塊不可移動的屏幕為基礎,對智慧教室做出了自己的詮釋。

  01

  為智慧教室做減法

  水獺智創(chuàng)成立于2020年6月份,創(chuàng)業(yè)之前,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之下,很多學校都在釘釘上進行線上教學,洛可可集團也與釘釘有密切合作,在此前提之下,成立公司與阿里云合作,進入教育硬件的想法產生了。

  那應該以哪個環(huán)節(jié)作為切入點?

  此時,智慧教育已經有了很多層出不窮的產品,哪里可能會有一家新公司的突破機會?一番討論下來,水獺創(chuàng)始團隊認為:目前電子白板已經非常成熟,但是在學生終端還存在不少迭代空間。

  過去,學生終端通常是用平板來解決。但平板本身是一個獨立產品,這種模式實際上是拿了一個成熟的C端產品來做軟件上的疊加,能不能做一個專門用來學習的終端?

  于是,水獺創(chuàng)始團隊將目光鎖定在了學生終端產品上。這群設計師出身的年輕人又要考慮下一個問題,那怎樣的終端設計更具創(chuàng)新性?

  097b765f7c8b3dfaa143631759a1744.png

  水獺智創(chuàng)與阿里云多次溝通共創(chuàng),汽車中控給了他們靈感。

  水獺智創(chuàng)產品總監(jiān)蔡雨旸在接受多知網采訪時說道:“汽車中控能夠讓司機及時掌握當前駕駛車輛的信息反饋。把汽車中控的概念代入到課堂場景中會怎樣?”

  與開車相比,學生在上課接受知識時,同樣需要接受即時的信息反饋,如果把課桌變成學生在課堂中的儀表盤,學生是不是能更高效地接受教師在課堂中傳遞的信息?

  于是,水獺將屏幕和課桌結合,相當于給課桌增加了一個“儀表盤”。為了設計好這個屏幕,他們嘗試了很多種方案,光是選品就挑選了30多種不同樣品。在合作關系中,阿里云為整體系統提供了云計算服務能力,同時阿里云生態(tài)為水獺智創(chuàng)鏈接了更多的教育相關應用生態(tài)及教育內容生態(tài)。

  2020年,平板教學已經在全國比較成熟,它們的軟件系統有著極高的參考價值。所以一開始,水獺的思路依舊是一個平臺思路,他們想做一個大平臺,在里面添加大量的學習工具,滿足所有人的需求。

  但在產品研發(fā)出來之后,水獺智創(chuàng)的思路卻有了巨大的改變。

  在和老師、學校實際溝通后發(fā)現,在平板為終端的智能課堂上,那么多復雜細致的功能,老師實際去使用的寥寥無幾。

  實際調研之后,他們發(fā)現,做一個功能繁多的“大平臺”可能就是偽需求。由此,水獺決定開始做減法。

  砍掉多余的功能,保持硬件在課堂中的工具性、實用性。這里便是水獺智創(chuàng)做出的第一個減法。

  第二個減法是在界面的呈現上。作為一個成熟電子消費品,Pad的內容足夠豐富,才能吸引到用戶,能夠去消耗用戶的碎片化時間,形成閉環(huán)。但在課堂中,C端電子消費品呈現出的豐富內容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所以水獺智創(chuàng)硬件的畫面足夠簡潔明了,這是第二個減法。

  第三個減法就是在教師和學生的互動鏈路上,比如課堂上老師發(fā)起了一個選擇題,那么這時候學生就直接點擊屏幕上的選項一步提交就結束,足夠短,不分心。

  在做減法的同時,水獺智創(chuàng)還在教師場景的管控邏輯上做加法。

  第一,把學生的學習終端和課桌進行了一個整合固化。水獺智創(chuàng)認為,Pad雖然來到了教學場景,但它仍屬于移動終端,在教室里,學生可以把它放在任意位置使用,另一方面,它可以在其他場景下使用,包括課后。這不利于教學的開展和學生的專注。

  第二,為課堂的控制權做加法,只要老師發(fā)起上課,不論學生終端在什么界面,都直接跳轉到上課界面。課后水獺智創(chuàng)還設置了監(jiān)管和護眼保護。不論是課堂內容、課內互動還是課后監(jiān)管,教師都可以實時掌握和把控。智能教室變成了教師的延伸。

  第三,水獺智創(chuàng)課桌會對學生的使用行為進行監(jiān)管和數據沉淀,這方面的數據最終也會匯總到數字化的學生成長檔案。

  02

  設計師手中的智慧教室

  水獺智創(chuàng)是設計公司洛可可集團旗下的教育科技公司,團隊的設計基因讓他們在“好看”、“創(chuàng)新性”這些特點上下了一番功夫。

  國家對于中小學課桌椅有嚴格的尺寸規(guī)定,所以水獺智創(chuàng)能夠做的改變并不多。但設計出身的他們強化了課桌與屏幕之間的整體感,改變了細節(jié)的處理。

  首先外形上,水獺智創(chuàng)的數字課桌與傳統桌腳直上直下的設計不同,在支撐處選用了斜角結構,整個桌子從側面看去呈Z字形。

  除了好看外,這樣設計的另一個好處是穩(wěn)定。

  蔡雨旸分析:“使用時,桌面前端是受力點,相當于Z的左上角,從物理角度來說,這時候桌面施加向下的力,這些力量會傳導到中間的橋梁,也就是 Z字斜杠的位置,然后再進一步傳導到桌腳,就又形成了一個向下的力,這些結構會相互制約,相互影響。對桌面施加的力越大,桌子就越穩(wěn)定。”

  a9057b1591f5749333d72b2b1dabffd.png

  數字課桌上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課桌前端的那塊屏幕,當時蔡雨旸至少選了30多種不同尺寸、不同材質的屏幕,才敲定了現在這塊更小巧,更護眼的非標準屏幕。

  為了保持整體感,屏幕兩側無顯示功能的區(qū)塊也設計成了黑色,未來可能會在這塊區(qū)域做出實體按鍵,以滿足低年級孩子上課頻繁的互動需求,以及其他課上功能。

  不光是硬件,在軟件方面,水獺智創(chuàng)也下了功夫。

  在教師端,蔡雨旸認為水獺數字教室的定位就是一個教學工具,自己不生產內容,但是可以為教師提供大量內容。水獺數字教室在提供國家標準教材的同時,還會幫助教師去備課。為此,水獺智創(chuàng)還和學科網、百度文庫這類公司達成了合作,把大量的這種課外教案、課程、題目精選都加入了終端之中。

  在學生端,孩子從進教室開始,智慧教室就開始發(fā)揮作用:

  當孩子走進教室坐下后,第一件事就是快速登錄進系統。水獺智創(chuàng)終端上帶有一個攝像頭,其唯一的功能就是人臉識別,用以快速登錄。界面會顯示今天他需要知道的所有信息,比如他的名字,今天他的課表,他的個人成長檔案,以及學習工具等等。學生可以在課前或課后使用這些功能。

  開始上課以后,老師會用相應的教學工具發(fā)起上課,當老師的指令傳達到終端上時,當前這個班級里的所有學生終端就會統一進入到上課界面。這時系統頁面會變成純黑,只剩下舉手的操作。

  目前水獺數字教室開放的功能并不多,主要開放了6個最核心的功能,包括:劃重點、內容分發(fā)、選擇題答案提交、隨機點名、隨機抽人回答問題。

  最后是系統的獎勵機制,如果孩子課上認真,正確率高,就能得到小紅花獎勵,存在自己的終端數據之中。水獺智創(chuàng)在獎勵機制上有過游戲化的思考,比如,建立游戲成就式的里程碑機制,但他們對此保持謹慎態(tài)度,不想以此讓孩子分心。

  e18b5667e5ce287ea13cf30559641f0.png

  在上課時只提供最基本的功能,這響應了蔡雨旸提倡的一點:“把課堂交還給老師。數字教室雖然是建立在科技基礎上的解決方案,但是課堂授課的主體應當是老師,系統不可能去替代老師,也不會去替代老師,要讓學生的注意力都在老師身上。”

  據了解,水獺智創(chuàng)將眾多功能進行測試性投放,在測試中獲得大量教師使用和認可的功能會慢慢開放到系統之中。

  03

  后來者能否找到新的突破口?

  實際上,智慧教室這個方向已經有許多企業(yè)正在跟進,作為智慧教室行業(yè)中的后來者,水獺智創(chuàng)一直想要做出差異化。

  蔡雨旸在接受多知網采訪時提到:“我們希望從命名上就能給人一個直觀的差異化的感覺,所以我們不叫智慧教室,而是水獺智創(chuàng)數字教室,我們的產品也叫學校數字教室解決方案。”

  目前,智慧教室的核心產品就是這個數字課桌。但水獺的計劃是,接下來也將更多的教室場景的部分涵蓋進來。比如燈光調節(jié)、溫度調節(jié)等等。

  蔡雨旸向多知網透露:“以后水獺智創(chuàng)會開放智能物聯方向,我們正在和專門做智能燈、智能窗簾、智能空調管理業(yè)務的公司對接,把整個教室環(huán)境的物聯網打通。

  比如老師可以設定課上的燈光是亮還是暗、溫度是高還是低、窗簾是開還是關。老師可以直接通過Pad控制教室的布置,甚至于直接設定好模式,語文課有語文老師的預設定需求,數學課有數學老師的預設定需求,當老師開始上課的時候,整個教室都會基于這個老師的需求做定制化的改變。”

  2020年6月開創(chuàng)項目,至今不過17個月,但水獺智創(chuàng)的數字教室產品已經進入了80余所學校。據蔡雨旸透露,目前系統還是走學校采購,整套系統以及其他費用分攤到每張桌子上,大概是3500元,在學校可以接受的范圍之內。

  目前,在進校過程中蔡雨旸也觀察到了學校的一些考慮:“許多學校認可了我們的產品,但是他們已經落地了Pad教學。于是有學校提出建議,將數字課桌作為學校教室里的必需品,把Pad的數據與數字課桌的數據打通,將Pad的使用安排到課后。”所以,后期水獺也會考慮和之前的平板做打通。

  目前,水獺智創(chuàng)的團隊有20多人,參與研發(fā)的人數占到團隊的80%。作為智慧教室領域的后來者,水獺智創(chuàng)的想法更為發(fā)散,同時也結合了新興技術。

  對于智慧教室行業(yè),蔡雨旸認為:“我們一定要嚴格貫徹政策,并在新環(huán)境下,找到新產品的突破口,大家都在摸索。水獺智創(chuàng)做了眾多方向中的一個嘗試,并把數字課桌這個嘗試稱之為新物種,并希望能夠為教育連接一個好方向。”

  END

  本文作者:馮天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