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觀察何玲在在行上的出眾表現(xiàn),有人認為,何玲現(xiàn)在正在走上獨立教師的道路,而且具備了成為名師的條件。但是,何玲自己的定位是什么?花1000元,聊3個小時,對英語學習有效果嗎?更深層次的問題是,以何玲為代表的行家是否提供了學習英語的新方式嗎?

行家,能改變學習英語的方式嗎?

2016-06-02 08:24:44發(fā)布     來源:多知網(wǎng)    作者:車錦文  

  多知網(wǎng)6月2日消息,打開在行,搜索關鍵字“英語學習”,何玲是在行平臺上約見學員數(shù)排名第二的行家。但是,其中一個話題的約見價格是最高的。

  盡管現(xiàn)在她排在了搜索頁面的最下端,但還是有643個人想要約見她。這個數(shù)字又超出了同類型的大多數(shù)的行家。

  圖為在行行家何玲

  如果觀察何玲在在行上的出眾表現(xiàn),有人認為,何玲現(xiàn)在正在走上獨立教師的道路,而且具備了成為名師的條件。但是,何玲自己的定位是什么?花1000元,與何玲聊天3個小時,對英語學習有效果嗎?

  更深層次的問題是,以何玲為代表的行家是否提供了學習英語的新方式?

  大學英語老師變身“行家”

  去年7月底,身為上海理工大學外語學院講師的何玲,在向同行業(yè)的教師培訓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對分教學。她的朋友向她推薦,可以上在行分享。

  當時,這位朋友已經(jīng)入住在行成為了一名行家。

  何玲心想,之前是在同行圈內(nèi)分享,在行上的分享對象變成了有學習需求的非英語專業(yè)。而且本身就是老師,難度應該不大,所以決定入駐。

  8月初,何玲約見了第一個學員,300塊,1個半小時,聊完之后沒有學習計劃的跟進。

  很快,學員的約見需求和節(jié)奏大大超出了何玲的預估,等待約見她的學員數(shù)量短時間內(nèi)超過百人。她沒有想到,學員們對英語學習方法的需求這么大。

  在約見的頻率逐步增加時,何玲也在不斷的完善她自己設計的約見前的調(diào)查問卷。截止到現(xiàn)在,何玲已經(jīng)更新了12個版本。

  圖為最新版本的部分調(diào)查問卷的照片,這份調(diào)查問卷既可以做定性測試,也可以做定量測試。

  同時提高約見的價格,由最初的300元漲到500元、800元,最后是現(xiàn)在的1000元。

  增加約見之后的學習跟進。最開始沒有學習跟進,然后跟進3周時間,現(xiàn)在是跟進3個月。

  起初,跟進是約見的一部分?,F(xiàn)在,跟進是需要單獨再約。

  每次漲價,都意味著何玲又在約見中增加或者改變了一些環(huán)節(jié)。

  現(xiàn)在,想要約見何玲的學員還是保持上漲態(tài)勢。

   眾多行家中,如何脫穎而出?

  當下,去在行搜索關于“英語學習”的行家,有已約見學員的評價和打分作為選擇依據(jù)。但早期學員在約見何玲時,選擇的標準是什么?

  “何玲老師的大學老師的身份最打動我,讓我有信任感。”

  田小晶,作為約見何玲的早期學員之一,已經(jīng)約見了何玲兩次。

  第一次約見時,田小晶即將參加博士考試:“我當時對英語考試很沒信心,都不太想去參加?!?/span>

  在約見之前,田小晶填寫了調(diào)查問卷。正式見面后,何玲特別詳細的了解田小晶學英語的過程,包括從接觸英語開始。

  “講完之后,她就講我的哪些工作是無用功,哪些是需要堅持下去的?!?/span>

  第一次主要學背單詞的方法、寫作,聊完之后“感覺有方向了”。第二次約見是為了準備博士考試的復試,學習聽、說方面的方法。

  孟坤宇,北京電影學院大三學生,已經(jīng)在在行上約見了40多位行家,是眾多半價約見何玲的其中一個。

  在他的高考分數(shù)551分中,英語貢獻的僅僅是零頭。原本以為這輩子和英語不再有聯(lián)系,但是學習中需要閱讀的外國文獻以及尋找實習工作的過程讓他重新體驗了英語的重要性,并且有了出國留學的打算。所以,他想在在行上看看,有沒有關于“英語學習方法”的行家。

  首先讓他感興趣的是何玲大學老師的身份。在知乎上,他又看到,一個“在行值得約見行家”的帖子下,兩位答主都推薦了何玲。所以,他決定約見。

  從多知網(wǎng)采訪的學員反饋來講,何玲給他們最大的感受是,老師對于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了解很細,給出的建議很有針對性,對跟進學員的監(jiān)督和要求很高。

  圖為何玲為田小晶提供的關于英語“精聽”的方法

  比如,何玲向田小晶推薦的APP是有道詞典,給孟坤宇推薦的是百詞斬和開心詞場,并且會講如何高效使用這些APP。

  但在多知網(wǎng)看來,何玲最重要的與眾不同之處是,她會在約見中不知不覺的處理學員學習英語的情緒問題。

  何玲除了大學老師的身份外,她身上的標簽還有“復旦大學英語博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所以,何玲的學術性更濃,專業(yè)性更強。但這并不意味著提供的方法不接地氣。

  因為進行過專業(yè)的心理咨詢訓練,何玲能夠通過學員的語言敏銳的捕捉到語言背后的情緒,并且?guī)椭鷮W員澄清、處理這些情緒,學員會有一種感覺:你好懂我。

  這種“你懂我”的感覺會增加學員對何玲的信任感。

  這一點,還體現(xiàn)在何玲設計的“Learning journal”。

  圖為一位參加何玲跟進計劃的學員的Learning journal截圖

  在每周的Learning journal中,何玲除了問學生本周學習內(nèi)容外,會讓學生重點描述學生學習的感覺。

  為什么強調(diào)感覺?

  “感覺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是這個一直是我的強項。我會針對他們好的感覺,給一個正向的反饋。學員可能不知道他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我會給他一個支撐,不斷支持,促使形成一個正循環(huán)。不好的感覺,告訴他有可能是什么原因?!?/span>

  此外,建立在專業(yè)理論研究的基礎上,何玲的手機上有幾十款關于英語學習的APP,按照單詞、閱讀、聽力、MOOC等不同種類分組。

  何玲說:“手機上這些是我用完之后覺得不錯留下來的,不好的全刪除了。還有幾十個T的英語學習資料?!?/span>

  因為何玲的約見內(nèi)容加入了心理咨詢的部分內(nèi)容,每次3個小時的約見非常消耗精力,再加上何玲有十幾個學員要做學習跟進,所以現(xiàn)在她約見學員的數(shù)量和頻率都在降低,一般情況下是一周一位學員。如果缺失沒時間,寧愿暫時關閉話題。

   行家,能改變學習英語的方式嗎?

  筆者在文章開頭寫道,何玲詳細了解學員的學習過程,再根據(jù)學員的現(xiàn)狀提出針對性的建議和方法。

  何玲認為,這個過程就像中醫(yī)診斷病情一般,診脈、開方。如果自愿加入跟進計劃,每周的Learning journal會督促學生保證學習進度和學習效果。

  所以,何玲的自身定位是英語學習診斷師:發(fā)現(xiàn)約見學員的問題,提供學習英語的方法,幫助學員制定學習計劃。

  作為高校教師,何玲本職工作就比較忙,除此之外,何玲要定期約見學員、跟進學習進度,還有自己的微信公眾號、英語學習方法群需要維護。

  有限的精力如何分配?

  何玲稱,自己首先是一個高效的人,而且越忙,效率越高。而且自己不可能是唯一的內(nèi)容輸出者。根據(jù)“業(yè)余者創(chuàng)新”理論,鼓勵微信群中的英語學習愛好者對各種英語學習的問題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微信公眾號,每周日寫一個話題,發(fā)到群里去討論,看看大家有哪些不同的認識,下周六做總結(jié)回顧。

  筆者在英語學習方法群中已經(jīng)“潛水”一個多月,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討論的內(nèi)容均是以英語學習為主,比如討論不同的英語學習方法,哪個版本的詞典好,分享好的英文原著,還有些群則是討論更高階的“元語言認知課程”,改變學員對英語學習的認識。

  未來,何玲計劃讓助手管理這些微信群,自己專心輸出關于英語學習的內(nèi)容。

  目前,以何玲為代表的在行行家,約見的學員數(shù)量仍屬于小部分人群,但是這些學員學習英語的方式已經(jīng)發(fā)生轉(zhuǎn)變,并且產(chǎn)生效果。何玲已經(jīng)嘗試在微信群開設一些關于學習理論和學習方法的課程。

  對何玲個人而言,教學相長,約見大量學員為她進行教育學語言學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案例。

  “理通則法明”。這是田小晶在約見結(jié)束后,印象深刻的一句話。

  英語學習的需求很大,希望將來有更多的不同形式的英語學習課程和方法供學員選擇。(多知網(wǎng) 車錦文)